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2018年3月30日,8颗北斗三号卫星在空间“棋盘”上就位,完成了北斗三号最简系统的部署,通过扎实的在轨试验对几大系统进行了全面“演练”。这一目标实现后,刚刚成功发射的双星便开始向基本系统建设迈进。
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王平介绍:“北斗三号卫星是由三个轨道面30颗卫星组成的,具体包括三颗同步静止轨道卫星、三颗同步倾斜轨道卫星和24颗中圆轨道卫星。为了建设北斗星网,兑现全球导航的承诺,后续的组网任务将更加紧迫,北斗三号将以更高速的节奏布网。”
身穿“AR”:智能新技术助力卫星装配
在总装厂房里,卫星旁边总是站着一个“奇怪”的人。他头戴一个神秘装备,不时喃喃自语,“拍照、录像、停止”,活生生一个“未来战士”。
其实他只是一名普通的总装检验人员,正全神贯注开展卫星总装测试过程检验记录工作。他头戴的神秘装备是航天五院科研人员最新研制的数字化智能总装检验装备,这项装备实现了智能穿戴装备、AR(增强现实)技术与各航天器型号平台检验过程的完美结合,在北斗三号卫星中成功应用。
自2017年起,在项目团队共同努力下,航天五院攻克了一系列智能装备与检验作业集成相关关键技术,开发了基于各型号平台的数字化总装检验系统。
一些一线科研人员告诉记者,智能系统在解放作业人员双手的同时,还形成了检验作业培训、作业引导、结构化数据采集、多媒体记录、检验数据包自动生成等功能,不仅提高了检验作业的规范性,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对提高航天器型号数据包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表示,人工智能新技术在未来卫星总装测试工作中应用前景光明,项目组后续还将根据航天器总装工作特点,开展总装过程预警等各项功能的开发,助力导航卫星等各型号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