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中企澳洲掘金路:民企正赶超国企

2018-07-08 21:27:17    经济观察报  参与评论()人

中企澳洲掘金路:民企正赶超国企

王雅洁

中企澳洲掘金路:民企正赶超国企

2010年,一架从中国前往澳洲的飞机上,头等舱里挤满了中国企业代表的身影。他们热情高涨,奔赴心中的理想矿场,甚至同台竞争,出现多家企业争取同一个矿产项目的情况。

澳大利亚政府贸易投资委员会亚洲区总管刘冰曾全程见证中国企业的上述投资热潮:“他们一飞机一飞机的过来,当时我们真是接待都忙不过来,所有的矿都很火爆。”

除去这一年,事实上,早在改革开放之初,中信、中钢(中国中钢集团公司)等企业就曾率先进入澳洲寻找商机,给刘冰留下深刻印象。

她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经过近40年的摸索,中国企业目前在澳洲的海外布局,呈现出了不一样的特点,这些特点体现在投资板块上,也体现在企业自身的战略规划上。

关键的是,中澳经贸关系,正迎来新一轮调整。

在有着13次访华经历的澳大利亚贸易、旅游和投资部长乔博(StevenCiobo)眼中,中国拥有了不起的市场前景。

6月20日,他在澳大利亚堪培拉国会大厦对经济观察报说:“我高度重视我们与中国的关系,并坚定地认为,中澳贸易和投资关系是双方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繁荣与稳定所做承诺的关键部分。”

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澳大利亚政府已经启动《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定》(《中澳自贸协定》)相关章节的修订,以期灵活应对更迭变化的国际市场。

日趋稳定的中澳双边贸易关系,为中国企业赴澳投资奠定基础。从中受益的企业既有中国国企,也有中国民企。

在新一轮中澳贸易关系调整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将如何继续掘金?哪些板块又将成为中国企业赴澳投资的投资首选?

6月中下旬,经济观察报记者连续走访了包括联想、华润、新希望等中国企业投资、并购的澳洲企业,试图解答上述问题。

无负面清单

经济观察报采访获悉,目前,澳大利亚政府并没有圈定特殊的领域,来限制外国企业在澳大利亚的投资。换句话说,如果中国企业赴澳投资,并没有负面清单的限制,非禁即可投。

举例来看,当地私营化部分关键资产后,包括一些港口和电力公司等,也是对中国企业投资持开放态度的。

乔博表示,澳大利亚实行非歧视性的投资政策。不论你来自美国、中国、加拿大、新西兰还是欧洲,投资政策都一视同仁。在投资上,澳大利亚政府对所有人实行的都是完全相同的政策要求。他说:“我们欢迎外国投资,这符合我们的国家利益。我们把投资视为推动澳大利亚全面发挥其经济潜力的关键因素。”

从投资角度来讲,澳大利亚政府看到中国投资者的热情依旧高涨。澳官方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年均双向贸易总额约为1800亿澳元。

KPMG(毕马威)《2017揭秘中国企业对澳投资》最新数据统计显示,全球范围内,澳洲仍然是中国投资者第二首选的投资目的地,自2007年以来,中国累计对澳大利亚直接投资已达900多亿美元。美国排在第一位,获得的中国直接投资累计超过1000亿美元。

但乔博提醒道,在双边关系上,双方不时会在某些领域存在不同意见。没有人否认这一点。

举例来看,2016年8月,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拒绝了国家电网和香港上市公司长江基建参与Ausgrid投资的申请。澳大利亚官方给出的解释是出于“国家安全原因”。

乔博认为,毫无疑问,两国确实存在一些分歧,而最近的一些评论也引发了强烈反响。据其观察,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信息传达错误所致,而非故意中伤,举行更多定期对话将有助于克服两国面临的挑战。

他表示没有必要担心双方存在观点分歧。这并不是问题。他说:“我们承认意见不同,相互尊重,并顾及彼此国家主权的完整。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开展持续坦诚的对话。通过协商,我们能处理好存在分歧的领域。我坚信,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双方存在共同利益的诸多领域,关注两国可以促进彼此利益的地方。我们可以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联系,共同创造更加繁荣的未来。”

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亚政府正在进行《中澳自贸协定》投资、服务这两个章节的修订,以期灵活应对更迭变化的国际市场。这次修订主要基于《中澳自贸协定》推进之后的一些经验和教训来展开。

长期以来,《中澳自贸协定》在亚洲使用率超过80%,澳大利亚政府正在努力确保所有澳大利亚公司,无论是面临出口,以及想要出口的公司,未来都能从自贸协定里面受益。

背后逻辑

发端于改革开放期间的中国企业赴澳投资,多年以来,其背后投资逻辑究竟是什么?

7月2日,澳大利亚毕马威会计事务所中国业务部负责合伙人支巧玲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中国企业在澳洲的投资路径选择,并非凭空而生,背后有清晰逻辑可循。

刘冰回忆道,从企业类型上看,最先进入澳大利亚寻找商机的,是国企。

1984年,中钢成为第一个在澳洲“吃螃蟹”的中国企业,投资了一个铁矿,并为其带来日后持续十多年的利润收益。除去中钢,还有中信,曾一度买下27家当地屠宰厂,不过由于管理经验的匮乏和市场低迷等原因,这些屠宰厂并未给中信带来预期中的收益。面临发展瓶颈,中信转手卖掉了屠宰厂,寻求其他行业的投资机会,例如与昆士兰等地的地方矿主一起转投矿产行业。

这两家最早尝鲜的中国企业,正式开启中国企业远赴澳洲掘金道路。21世纪初,中国企业赴澳投资迎来一个转折点。

这时候,澳大利亚的投资市场上,出现了中国私营企业的身影。刘冰说:“第一个来找澳大利亚领馆寻求帮助的,是山东临沂的一家私企,涉足瓷砖行业、能源发电行业,当时正筹建自己的铝厂。”

与此同时,中国国有企业也继续拓展在澳洲的投资版图。以华能为例,2000年初期,收购昆州两个发电厂。其实,2000年前后澳大利亚的电价并不便宜,之所以吸引华能等中国企业的兴趣,源于澳大利亚政府的能源政策,在电力行业私有化之后,加强后续政策扶持电力企业的发展,行业利润得到保障。

上述颇具商机的“行业利润”,还吸引了一批电力企业赴澳寻求投资机会,包括国家电网、神华(2017年与国电重组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2015年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重组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

具体操作上,神华先期投产的是煤矿,不过根据其当时的考量,投资煤矿的背后深意,是择机进入澳大利亚的发电行业。

不过,随着澳大利亚供电系统向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思路转变,煤炭,煤电厂陆续退下行业舞台。在新旧产能交替的节骨眼上,刘冰说:“可再生能源政策明朗化之后,未来会有更多投资者进入澳大利亚。整体上看,澳大利亚现阶段电力行业趋于稳定,投资回报可期。”

中国企业的投资探路持续到了2010年,以国企占主导的中国企业,多路尝试铁矿、煤矿、钼矿的投资。

经历过改革开放之初与2000年前后的两波投资后,2014年之后,包括五矿在内的中国央企,纷纷进驻当地的能源矿产行业。刘冰表示,当时整个矿业都很热闹,西澳高峰期一度有近60家中国企业入驻投资。

KPMG和悉尼大学的联合数据显示,自2014年开始,中国对澳直接投资一直呈增长趋势。2016年更是中国对澳直接投资继2008年后的第二高峰年。在这一年,中国企业在澳洲共签署了103笔交易,刷新了纪录。

支巧玲表示,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很多中国投资者对矿产类型等海外资产特别狂热,形成投资高峰年。之后在2012年、2016年再次形成投资高峰。

值得注意的是,她说:“2014年,在投资数量和投资额方面,中国民营企业首次超越了国有企业。”

民企崛起

新希望集团便是刷新中国民营企业在澳洲投资交易数量、交易金额的一员。

2015年,新希望出资成立的草根知本集团做为最大股东,联合Moxey家族、Perich家族、及澳大利亚上市公司自由食品集团,收购了澳大利亚最大规模的单体奶牛牧场 MoxeyFarm,并合资成立了“澳大利亚鲜奶控股有限公司”(AustralianFreshMilkHoldingsPTYLTD.)。

这一收购案例的落地,对当地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Moxey家族的昆丁·莫克西(QuentinMoxey)对此的理解是,新希望加入,让Moxey家族对产品应该如何更好地销售,有哪些分销渠道,究竟是选择冷链还是零售,开始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昆丁·莫克西对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的印象是:“由于语言关系,虽然我无法理解他所说的全部内容,但我能感觉到,他实际上是那种迫切希望你能理解他所说的人之一。他有一个非常大的国际市场愿景,让人不禁对他印象深刻。”

一名澳大利亚当地与新希望合作多年的人士评价道,新希望是一个非常有典型性的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代表。该人士说:“新希望有一只非常精明强干的投资团队,这些人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投资前,他们会做大量、充分的市场调研,十分了解澳大利亚的市场行情,也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应该跟什么样的人合作。我个人认为,新希望集各种我们希望看到的中国投资人所具备的优点,这也是新希望在澳洲投资项目接连成功的原因。”

一个与新希望集团在2015年收购Moxey农场有密切合作的受访者表示,新希望集团能够顺利获得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的批准,是因为他们更加尊重本地股东的长期利益以及本地团队的运营管理。

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到,事实上,早在2013年,新希望集团内部便开始通过整合国际及澳洲当地市场资源,试图拓展企业在澳洲、美国、欧洲等国际市场的投资版图,截至目前集团在澳洲已累计投资近10亿澳币。

具体案例包括,2013年12月,新希望集团和厚生产业基金联合全资收购了澳大利亚第四大牛肉加工商KPC,成立澳洲Kilcoy牛肉加工企业(简称“KPC”)。成立于1953年的KPC,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专注于屠宰加工100天的谷饲牛肉,产品主要出口中国、美国、日本、韩国、中东等市场,部分产品供应澳洲本土市场。

项目在收购后,经过近5年的投后整合,该公司现已成为澳洲最大的牛肉出口商之一,并建成了全澳大利亚最现代的加工厂。

新希望集团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刘围表示,在经营管理策略上,新希望保留了KPC的管理团队及员工,利用股东优质的产业链资源帮助KPC丰富产品供应类型,拓展新的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公司现在全球有员工2000余名,在澳洲员工有1000余人。截至目前,2021年公司将实现年加工量50万头。

数据统计显示,公司年销售实现了60%以上的有机增长。目前,该公司现已将澳洲、中国及美国三地业务整合,搭建其产业集团并命名为Kil-coy国际食品公司。

与此同时,澳洲鲜奶控股有限公司的收购项目最新进展为,项目收购至今,已完成牧场一期扩建,2019年牧场将完成二期扩建,到2020年牧场将完成第三期扩建。公司年销售收入已实现20%以上增长。

虽然该公司牧场鲜奶现在主要面向悉尼市场,下一步将进入中国和东南亚等市场。刘围表示,未来新希望将通过对产业链上游的投资,完善新希望乳业在“上游-加工-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布局。

机遇

未来哪些板块将成为中国企业赴澳投资的首选?

与10年前相比,中国企业投资澳大利亚矿产的热情已经出现了转移,新希望集团瞄准的农业板块,正与健康板块、教育板块、基建板块、旅游板块等一齐,成为新时期中国企业赴澳投资的青睐对象。

华润控股便是投身医疗健康领域投资的一员。2016年,华润集团和麦格理资本以3.83亿澳币并购Gen-esisCare。

在支巧玲眼中,该交易案例是2016年中国企业在澳洲医疗行业投资中最突出的案例之一,GenesisCare是澳大利亚领先的放射肿瘤学、心脏病学和睡眠治疗服务机构。这笔投资会使GenesisCare更有能力拓展到澳大利亚偏远地区和亚太地区。

GenesisCare总经理DanCollins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目前,该机构正努力与中国领先的医疗机构合作,在中国市场大规模地推出高质高效的创新领先模式,这也将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医疗保健市场。

支巧玲认为,澳大利亚的健康和保健品企业的定位,对于把握当前的市场机遇非常有利,来自中国的持续投资是澳大利亚加强其医疗健康领域的科研设施和出口能力的绝好机会。

同样在2016年,联想控股将触角伸向海鲜食品加工领域,投资珀斯凯利家族,成立KB集团,成为持股比例90%的大股东。

KPMG(毕马威)《2017揭秘中国企业对澳投资》内容显示,民营企业在2016年占主导地位的商业房地产、农业和医疗健康三个行业中最为活跃。

绿地控股集团澳洲公司总经理薛康透露,截至目前,该企业在当地一共启动了7个项目,其中包含该集团2012年刚刚确定全球化拓展目标时候认定的项目。

一名深谙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项目申请核准的人士表示,从澳大利亚的市场特征看,基础设施建设依旧是富于投资前景的板块。

在基础设施建设板块的投资,主要案例包括2016年中国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包括中投资本(CICCapital)收购Asciano和墨尔本港少量股权的两笔交易。中投资本同样采取了中国招商局与澳大利亚及国际合作伙伴共同投资(2014年与Hastings基金管理公司共同投资纽卡斯尔港)的方式。

刘冰提醒道,未来基建行业的投资机会增多,充分利用本地的专业知识和中国团队合作,对澳大利亚新建项目投资风险做精准的分析和控制,会为中国投资者带来更好的预期。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澳大利亚政府正在推进一项名为北澳大利亚投资计划(NorthernAustraliaIn-vestment)的项目,试图为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北部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投资机遇。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