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我没听说有什么报志愿的App,也没想过去搜索和下载这样的App。对于填报志愿这样的大事,我觉得还是咨询认识的、有经验的人更可靠。”顾敏说。
林勇告诉记者,他没有用过填报志愿App,他身边的同学也没有用过类似的App。他认为,App需要下载还要进行各种操作,太繁琐,不如直接咨询老师或者报过志愿的人,而且对于自己要报考哪个学校也没有特别的要求。
App和专家不承担任何责任
虽然关于高考志愿填报的App有很多,但是基本功能大同小异。记者下载了一些高考志愿填报App后发现,除了常规的心理测试、性格测试、大数据预测院校分数线、推荐专业和学校等服务,各个App的首推功能基本上都是“专家有偿付费咨询”。也就是说,这些App最重要的就是推出各式各样的专家一对一服务,价格从千元到万元不等。
其中有一款App几乎是付费问答平台,一个问题对应不同的专家,咨询价格在10至100元之间,围观别人提出问题的回答也需支付5至10元。
记者在一款App上注意到,其首页上设有“专家指导”按钮,点击进入后会看到一个宣传以及付款页面,原价12800元的专家咨询费,现在优惠打折到8800元。
随后,记者咨询该App客服人员了解到,用户购买专家一对一辅导后,App上所有需要付费的功能都可以使用,并且“会有专家老师一对一指导志愿填报,帮你选好志愿”。但是,记者在App上并没有找到关于专家身份的信息。
客服人员告诉记者,App上的专家有不少都是各大学的招生老师,这些老师会通过电话和微信与学生沟通,指导志愿填报。点击该页面的付款按钮后,弹出的《专家指导服务协议》中第11条称:专家应为考生选择院校专业提供合理化建议并出具填报方案。考生高考志愿填报最终由考生和家长自主完成,考生及家长拥有最终决定权。App和专家不对最终志愿结果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