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不过,安居客首席房地产分析师张波认为,房企主动降价出现的区域可能会增加,但“大幅降价”的情况不太可能大规模出现。
房企主动降价或出现在以下几类情况:第一是主要依赖一线城市去化的卫星城,限购政策持续从严,导致购房人群大量减少;第二是部分三四线城市受棚改政策变化影响,去化变慢引发降价;第三是由于房企自身原因,这类情况较为复杂,包括资金压力或销售业绩压力等多种因素。
新城控股高级副总裁欧阳捷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中小房企的应对之策可以有四个方面:
有些小而美的房企具有独特的产品市场竞争力,在三四线城市属于本地龙头房企,既便是全国性大房企进入也不惧竞争,依然可以继续发展;缺乏竞争能力、但有土地资源的中小房企,则可以寻求与大房企合作开发,减少经营风险,降低负债;而一些既无独特能力又无土地资源的房企可以继续下沉,在三四线城市做不了老大,到五六线城市或许可以做大。
“最后,实在不行,就应该选择退出房地产开发,早退比晚退好。转向地产基金等方面更好,毕竟开发商到这一领域,既熟悉开发流程,又积累了一定人脉积累,也最懂开发商的痛。”欧阳捷表示。
不过就投资区域而言,融创中国东南区域集团副总裁杨贵司认为,随着中西部城区楼市政策收紧、市场风险加大,房企投资也会逐步趋于理性。随着近一年市场的降温,东部二线城市土地市场也从高位回落,由于整体经济发展基础好、人口需求充足,房企可以适当考虑加大对东部优质二线城市的投资力度。
高周转仍是王道
相对于“选择型”的解题之法,房企还可选择策略性的办法。
“现在房企要想持续保持ROE(净资产收益率),提高杠杆已然不太可能,唯有不断提高周转率。”同策咨询张宏伟表示,而提高周转率,只有加快出货。当核心城市因为限价和销许难,房企只能退而求其次,转战三四线城市寻求周转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