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起底那些坑人的理财平台广告:100%本息担保诱你上钩

2018-06-27 09:30:16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包装术”花样百出,目的是虚假增信

记者调查发现,除承诺高息外,部分理财平台还通过各种“包装术”让自己看起来更可信,让投资者更愿意“掏钱”。

一是使用政府公信力“背书”。例如,北京走出去投资顾问中心为了宣传推广业务,在其自设网站上发布的部分图片中使用了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和形象。

二是虚构“软实力”增加信用。例如,为宣传公司业务,蚂蚁白领(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于2015年2月14日在其网站发布“我们的合作伙伴:XX银行(行标及文字)”的宣传内容。经执法人员向该银行北京分行核实,当事人与该银行不存在合作伙伴关系,亦未签订任何合作协议。

此外,部分互金企业打着“银行存管资金”等旗号,为自己增信,营造正规形象。此前银监会已经发布的《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明确指出,网贷机构不得利用商业银行变相背书,不得打着存管人的旗号做营销宣传。商业银行作为存管人,不对网络借贷交易等行为提供担保,不承担借贷违约责任。

三是谎称获得“国家资质”。例如,上海市工商局曾查处过的案例显示,上海右择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利用宣传单页,对外宣传其获得“上海市发改委”“上海市金融办”“上海市委”等几个部门的审批,但事实上其经营业务无需也并未取得相关审批,最终被罚款。

  多部门需联手共治,投资者要提高防风险意识

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金融投资领域虚假违法广告的整治力度。例如,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互联网金融领域广告宣传行为;2018年2月,原国家工商总局发出关于开展互联网广告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将金融投资类的违法广告作为监管重点。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