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米粉为何而狂热
小米是手机、手环、电视,更是一家企业、一个平台。
但对某个人群来说,小米是一种信仰。
文/本刊记者 苏冶
法国著名思想家罗曼·罗兰曾在《名人传》中提出:信仰不是一门学问,而是一种行为,它只在被实践的时候才有意义。但对小米来说,似乎信仰也是一门商业学问。
小米凭借其广为人知的粉丝团体—米粉,2017年在其生造的“米粉节”中,销售额狂收13.6亿元。
如今拥有超3亿MIUI用户的小米,是如何在8年创业路上,聚集这一大批狂热拥趸的?
橙色星期五
外界对于小米的印象普遍为手机硬件企业,但小米成立后的第一款产品并非是手机,而是自主开发的MIUI操作系统。
手机初创企业,应该先做出硬件产品,还是摸索操作系统?不同于大多数友商“先上船再补票”的做法,小米选择基于安卓系统去深度开发自有操作系统。
2010年,小米针对市场上主流手机操作系统进行了分析,专用的iOS、式微的塞班、小众的黑莓都难以实现突破,唯一适用的只有安卓。但原生安卓偏重功能性,并不重视国内市场的需求和美化。拥有一个深度定制化的操作系统,是当时手机用户最高的呼声。
同年8月,小米发布首个正式版本MIUI,同时开放小米论坛。起初论坛只有100名用户和1名工程师,并未形成决定性的影响。直到1年后发布第一代小米手机,小米要求买小米手机必须注册论坛号,论坛开始广为人知,这为后期打造米粉文化打下重要的基础。
“和用户做朋友”是米粉文化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论坛上,小米针对用户需求,开创了“橙色星期五”开发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与用户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并进行系统快速迭代。
反馈机制有3个重点:首先在论坛中对需求帖做格式标准化,提高排名优先级,用户提交相同需求时,仅需在前排帖子中“+1”即可;其次将更新情况、投票结果、更新计划进行公示;最后将开发团队碎片化,2~3人一组,长期跟进某一功能模块的开发。
MIUI的核心开发团队,每天在小米论坛和用户“泡”在一起,在保证基础功能的前提下,将用户需求做进系统中,每周五发布新版本试用。随后,下周二通过向用户推送的四格体检报告,工程师汇总用户建议,再进行下一版本的优化或替换。此外,小米还设立“爆米花”奖,根据用户对新功能的投票,对相应的开发员工进行奖励。
手机是标品,但小米通过论坛互动,一方面为用户营造出定制感,吸引和留存更多用户;另一方面,通过激励为员工赋能,紧贴用户需求做开发。
手机便宜,功能又好用。小米得以在一众友商中,逐步建立起粉丝信仰的基础。
米粉的信仰
纵观小米的道路,成功的精髓在于“米粉”文化的建立。若仅是产品做得好,还谈不上打造企业文化。小米的粉丝营销,核心在于构建企业与用户的联系,通过前期论坛互动及MIUI的开发模式,让小米拥有了积累粉丝的基础。那么小米后面又做了哪些工作?
首先,品牌塑造。小米的目标用户多为对价格敏感,但又希望追求时髦的人。因此小米向用户传递“高配置,低价格”的产品画像,切中用户需求痛点。采取预售方式,一方面降低供应链压力,另一方面营造出经济心理学中的稀缺性,便于品牌营销。
其次,激活留存。小米选择了线上、线下的粉丝活动,将积累的普通用户转化为粉丝用户,线上端以微博、微信、论坛、米聊等社交工具为主,建立“拉新—沉淀—维护”的粉丝服务体系。而线下端效仿车友会模式,推出一系列“爆米花”活动,其中包括官方组织的见面会、粉丝自发的同城会、爆米花年度盛典、米粉促销节等,和用户做朋友。将以往以小米为核心、用户为外围的放射状用户关系,进化为以小米为纽带、用户为核心的网状关系。激活留存同时也完成了口碑营销。
然后,用户赋能。小米在限量预售的基础上,针对核心用户或做出贡献的用户,推出F码。在享有优先购买手机特权的同时,F码一定程度上也成为粉丝身份的象征。并且对于粉丝,小米不仅划分荣誉开发成员、活跃用户等,可以直接参与到产品开发和粉丝管理中,并且部分用户还直接申请到小米工作。小米之家杭州站的店长就是论坛中的资深米粉,加入小米后逐步做到店长的岗位。
最后,产品生态。小米对于生态圈的构建,不仅利于自身盈利的后端闭环,还能构建起粉丝对于品牌归属感之上的自豪感。从社会心理学中的符号互动论来看,人总是喜欢给自己贴上不同的标签,例如米粉、果粉等,目的在于获取身份认同以及自我表现,基于标签之上所产生的归属感,也是粉丝经济大行其道的原因。而小米通过其庞大的粉丝群体、丰富的硬件产品,既可满足用户需求,又能让米粉产生一种“我喜欢的品牌就是比其他牌子强”的自豪感。
总的来说,米粉文化是在小米极客文化的基础上,向大众市场演化而来的产物。而构建重点在于将自身软硬件资源、用户与企业相融合,建立起企业与用户间的沟通机制,而不是单纯的客服服务。
一旦用户将好感转换为信仰,所带来的改变将具有颠覆意义。忠实粉丝对产品的意义,就好比圣徒对宗教:产生由购买者—改良者—口碑布道者的转变。况且米粉的群体并不只限于消费者,在企业文化影响下,上游材料商、中层开发者、下游经销商等,都成为了小米布道路上的跟随者。
当喜爱关系不只是无回应的单向关系时,米粉不止于米粉。这场与小米的“恋爱”将会持续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