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你打开一切社交应用,和所有朋友一起骂开了。为什么不用球员B?为什么要用球员C?这个主教练是个白痴!这支球队彻底没希望了!我再也不看了!你恶狠狠撂下这句话,决定不再看下半场比赛。再也不为这支球队糟心了……
你巴巴守着屏幕,望眼欲穿看着己方不断葬送机会,欲哭无泪。对方再度锦上添花,拉开分差,彻底宣布比赛没戏时,你果断关了屏幕。你上网怒吼一声:“我以后再也不看这球队的比赛了!骗人是小狗!”
之后的两天,你开始躲避各类媒体,怕看到新闻里提到球队败北的事。两天过去了。你还在为上一场比赛的结果而恼火,几天内讳疾忌医,不想听任何人谈论这场比赛。可是,随着下场比赛的临近,你又开始好了疮疤忘了疼,跃跃欲试的竖起耳朵……
于是,一切周而复始。
这是一个普通的热诚球迷。
微信宣布针对“对骂群”处理办法。
那么为什么球迷扎了堆,就开始变成另一种样子——甚至开始对骂了呢?
如上所述,您去看看,会发现这其中许多人在意的,甚至不是篮球本身。
许多不那么理性的人,有这么种本性:喜欢扎堆,愿意扎堆,在扎堆的过程中得到极大的快感。而且,扎堆还会改变(或者扭曲)一些人的倾向,做出一些自己平时不会做的事。
有些事可能出于从众心理。群体力量是如此伟大,你扎了堆就拥有温暖大家庭,不扎堆就很容易落在对立面,于是你会不由自主,做出一些让大家都喜欢的事。
勒庞认为,一个群体的口号,越理性越没人理会,越感性越扯淡,越有人影从。一个群体有那么个疑似有理、富有煽动性的口号存在,就能够把群众心理带起来。
群众进入了群体,出于下意识的媚众心理,不自觉的就跟大家一起玩一起闹,一起叫一起跳,然后获得了极大的快感,进而产生“我就是我们的团队”的幻觉。
人们都需要优越感,而这一旦“我和我的团队是一起的”,于是就会要求“我们团队比你们团队强,所以我就比你强”的幻觉。这就是最方便的优越感来源。
极端球迷团体也是如此:他们在意的不是篮球,只是扎堆和攻击本身。他们对外界的意见,通常保持一种很扭曲的紧张状态:
既排斥,又警惕,其实很在意,但又不肯让自己觉得太在意。别人夸,就很乐意听;别人稍微不那么夸得用劲,就觉得别人的话是放屁,还恨不得组团过去踹人家几脚。
媚众很安全,优越感来得很轻易,自省很麻烦,就事论事很累人。能轻松扎堆闹腾还获得心理满足感,多快乐啊。
就像我一直说,当年每天骂姚明软蛋、骂姚明是被捧出来的那些位,应该本身并不太看篮球。姚明退役了,他们只会去下一个舞台找可以攻击的对象。
1996年,波士顿花园的凯尔特人球迷会为所向无敌的公牛鼓掌;2007年1月底,他们会为全场轰下43分的科比喊MVP,即便科比是对面湖人的死敌。
凯尔特人老巨星海因索恩说,因为波士顿花园的球迷见识过凯尔特人自己的王朝,明白何谓伟大,所以他们懂得尊重伟大。
有什么样的球迷,就有什么样的篮球土壤,就有什么样的球队。
所以,还是那句:看篮球时,有必要这么吵吗?究竟是为了篮球,还是为了其他什么别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