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新闻背景:
在流量资费下调的大背景下,“偷跑流量”却成为网络热词。“原本1个G够用一个月,如今却挺不过15天。”许多用户开始对手机流量的“非正常消耗”提出质疑。记者对部分用户手机流量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用户流量过度消耗、运营商流量计费方式不够完善等现象确实存在,已成为通信资费降低的一大掣肘。(5月29日 《经济参考报》)
流量资费为啥不降反升?
的确,相信不少手机网民都没有“被降费”的感觉。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用户的手机里往往装载了很多软件,尤其是智能手机里的各种APP,是潜在的流量“窃贼”;二是目前运营商采取的降费手段,并非直接降低流量售价,而是采用多种经营策略提高流量利用效益。
面对资费不降反升的现实,不少用户很容易会有运营商通过技术手段“偷流量”的质疑。而电信行业分析师则认为,运营商修改用户流量数据或许得不偿失,假设运营商要“黑”用户的流量,其改造系统所需投入的成本,比偷流量带来的收入要更多。孰是孰非,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提速降费目标是有的,但手段平庸匮乏
从目标导向来说,既然提速降费针对的是全体网民,就应更多地以用户为中心,多站在用户的立场来实施提速降费,只有用户切实感受到了提速降费,才算真正实现了目标。
在这个思路下,也就不仅仅是运营商的责任范畴,而是涉及多个方面。比如,对手机软件以及一些“高耗流”软件的bug,要有相应的规范和限制。当出现太多用户明明没有使用意向,但流量却被相关软件“狼吞虎咽”时,不仅是对用户流量的浪费,也是对通信资源的浪费。再较真一点,这其实也侵犯了用户利益,属于在剥夺用户知情权的前提下的“偷窃”行为。
其实,关于提速降费,我们有时候也太纠结于运营商本身。从根本上解决流量问题,一个更加便捷的方式,便是公共场合里的Wi-Fi的覆盖和质量的提升。一方面,诸如火车站、机场、银行等公共场所,官方可以提供信号足够正常使用的Wi-Fi,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私人开放Wi-Fi的安全把控。有针对性地制定服务行业的“对客Wi-Fi”标准,提高Wi-Fi的安全性,给用户吃定心丸。
需要不断改进,降低广大用户的现实痛点
近些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提速降费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指出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30%。可以看出该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民生、阻碍发展的症结,社会舆论也是高度关于该领域的新问题、新动向,普通群众就希望提速降费“简单粗暴”,方案不需要那么烧脑绕口,套餐不再有这么多的套路。
从长远来看,我们终将进入免费使用无限流量的时代,这有赖于科技的进步,也有赖于政策和发展思路的调整。只是在现阶段,我们需要不断改进,降低广大用户的现实痛点,让惠民政策真正惠民。
微言大义:
@林静露:怀疑以前一个月用1G的我怎么活下来的。
@LJR_Cary:目前为止这个月已经用完7个G的流量,现在在用钱上网。
@鹿林VC:真的很过分了,技术在进步,资费也 “进一步”上升?
@ATM_陈先生:关键是办理无限流量了,超过20g后,流量竟然限量了。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在“网络提速降费”已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大背景下,手机流量为啥还“越跑越快”?一方面是和以往相比,各种APP、新闻高清图片、视频等所需流量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则是运营商的花式降费,一些流量套餐套路满满,诚意不足。“提速降费”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改革需要诚意,才能惠及百姓,也才能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加油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