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Counterpoint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小米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达31%,连续第三季度蝉联第一。除了拿下印度市场,小米还在东欧国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在俄罗斯市场就取得了11.1%的市场份额,目前已经开始正式进军西欧市场。
据悉,小米去年11月正式进入西班牙,打响了进军欧洲市场的第一枪,其表现尤其引人注目。Canalys统计,小米仅用半年时间就成为西班牙第三名,同时2018年第一季度,小米欧洲出货240万台,位居第四,增长率超999%。
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小米在国际化道路上已逐渐迈开步伐,我们眼前的小米已不再是当初印象中的那个小米。今年2月,雷军曾发布内部信,称2018年小米将在国内反击的同时,继续开拓海外市场。
过渡依赖低端产品存隐忧
近年来,由于国内手机普及率已经触顶,在5G来临前,国内消费者的换机意愿下降,在今年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甚至出现了四分之一的暴跌。海外求发展,已成手机厂商们的不二之选。
小米此前公布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其智能手机平均售价低于人民币1000元,这一均价不到华为的一半,这证明小米销售的手机当中绝大部分为低端的红米手机。2014年和2015年小米依靠低价的红米手机迅速做到了国产四强和全球前五的位置,然而也给小米打上了廉价低端的烙印,最终导致小米难以在国内的中高端市场发力。小米过于依赖低端市场很可能令其在国际化过程中重蹈覆辙。
纵观小米的手机竞争对手,真可谓“列强环伺”,手机厂商之间惨烈竞争局面还远未结束。在手机设计功能配置高度同质化的今天,手机厂商的终极战场就在上游元器件供应链领域。目前,手机核心元器件大多集中在高通、三星等国际巨头手中,想在其他四家巨头那里虎口夺食,绝非易事。专利掣肘还导致了小米在海外市场的利润率偏低。小米要想真正打开海外市场,还需沉淀、深耕以及渗透,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个可靠的品牌形象。
目前,虽然小米依靠性价比抢占了部分市场,但小米也面临着挑战,即逐步提升产品档次、改善产品形象,从而推动未来进一步的国际化,且提升盈利能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