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不妨再和麦当劳全球的当季数据对比一下——6.987亿美元,仅是星巴克的31%。
另一方面,华尔街上的分析师早已洞察个中奥妙。在星巴克目前近27400家门店中(截至2017年数据,含加盟店),其美国本土的8000家门店已接近天花板。否则,舒尔兹断不会在2012正式拍板进军高端茶店市场,且于次年花费6.2亿美元收购Teavana茶叶集团。
很可惜,这次多元化冒险以失败告终。就在舒尔兹搭上跨越太平洋的飞机之前四天,星巴克宣布全球关闭379间Teavana零售店。
问题来了,星巴克的股价却并未受到冲击。截至2018年5月18日,该公司市值依然达到831亿美元,虽较2015年12月创下的910亿美元历史高点还有差距,然而距2008年时的53亿美元仍大涨1570%。
理由只有一个,中国市场的表现给出了巨大想像空间。
星巴克正在庆祝自己进入中国整整20年,从1999年1月北京东三环国贸那间底商开始。但有一个重要环节被有意无意淡化了,那就是很长时间内,星巴克更多是以许可协议售予人名义持有5%股权,而手握重权的是北京美大集团、台湾统一集团和香港美心集团,分别统管京津、江浙沪和华南市场,后两家公司亦同时是星巴克在台湾地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合作伙伴。
个中当然有是时法律对于合资企业中外方股东股份比例限制的因素,但不可否认,相较入华早十余年的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的实力并没有那么强大,对于远东市场,它只能保持着相当克制的“野心”。这也是为何在2003年相关法律做出调整后,它也只是将合资公司持股比例升至50%的根本原因。
要知道,在英国、澳洲市场,星巴克介入之初即选择百分百持股。
不过很快,舒尔兹便意识到中国作为单一市场巨大的爆发力。星巴克先是回购了美大和美心合资公司的所有股权,2017年7月,又从台湾统一公司以13亿美元代价买下星巴克江浙沪地区1300家门店50%权益。作为对价,后者同样以1.75亿美元买下星巴克台湾公司五成股权从而得以百分百控股。在此之前,星巴克与香港美心集团曾达成过类似协议。
如果以收购股权金额与当地门店数对应,江浙沪地区星巴克单店权益为200万美元,而台湾地区410家门店(截至交易时数据)的单店权益则为85.3万美元。尽管港台地区同被星巴克总部列为“优质亚市场”,但相比于整个大陆市场而言,这显然不是一个“鱼与熊掌”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