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富士康IPO“抽血效应”有多强 海外代工厂谋求A股华丽转型
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精密当前市盈率仅10倍,并未受到富士康在A股上市的影响。截至2017年底,富士康负债率约为81%,相比于截至2016年底的43%上涨了近1倍
提起富士康,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有的人可能会想起海外代工厂、苹果零配件;有的人可能也可能会想起廉价劳动力、“十三连跳”等等。这些年来,人们对于富士康的评价始终褒贬不一。近期,在A股市场上的一系列动作,富士康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全新的印象“A股史上过会速度之王”。
今年2月1日,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士康”)向上交所报送IPO招股说明书(申报稿)。紧接着在3月8日,距离富士康首次提交招股说明书仅仅36天之后,证监会就在官网上披露了富士康成功过会的消息。这在当时创造了A股史上IPO速度之最。有了富士康作为先例,后来者宁德时代又创下了新的纪录——24天过会。至此,我国证券市场IPO“绿色通道”的构想逐渐变为现实。
除了进程特别快之外,富士康的过会还在另两个方面开创了A股市场上的先例:一是没有在招股书中披露明确募资金额;二是引入了战略配售方式。
按照惯例,每一次IPO批文的下发,证监会都会对每一批次IPO公司的募资额度做出核定,以确保IPO信息披露的透明性,从而帮助投资者进行明确预期。但证监会此次对富士康的IPO批文却没有募资信息,引得市场对富士康的募资金额充满了种种猜测。
富士康究竟凭借什么获得如此特殊对待?未来富士康的投资路径又是怎样的 ?带着这些问题,《投资者报》记者阅读了大量行业资料并设法联系到富士康公关部的相关人员并提出了问题。但富士康相关负责人在三天时间内始终处于“忙线状态”,公关部负责人也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采访回复等我们通知”,但截至发稿,记者也未收到富士康方面的任何回复。
台资“独角兽”抽血A股
何为“独角兽”?独角兽企业是来源于美国风投界的术语,用来描述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公司。国金证券在其研报中表示,考虑到富士康股份在A股具有稀缺性,按照30倍左右市盈率,加上发行新股募资,市值超过5000亿元也很有可能,将超过国内科技类龙头海康威视、360市值。若以此来计算,富士康不仅仅是独角兽,就是被称为“十角兽”也不为过。
不过有人狂热也有人较为理性,有券商TMT行业分析师认为,吸引眼球不等于获得高的估值,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精密当前市盈率仅10倍,近期股价并未受到富士康在A股上市的影响,说明海外投资者仍比较谨慎。
从招股说明书来看,富士康也的确面临着负债规模较为庞大的风险。截至2017年底,富士康总资产为1486亿元,总负债1204亿元,负债率约为81%,相比于截至2016年底的43%上涨了近一倍。其截至2016年底总负债为582亿元,这意味着相比于2016年,富士康的负债额增加622亿元,增幅达106.8%,实现翻倍。
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去年年底的负债总额为1204.14亿元中,流动负债总额为1203.82亿元,非流动负债总额为0.32亿元。公司负债主要由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短期借款、应付职工薪酬等构成。
跟同行业相比,富士康的负债率水平也处于高位。富士康在2015~2016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5.72%和42.89%,低于可比公司均值57.17%和56.88%。2017年,富士康负债率81.03%,高于可比公司均值57.73%。
一旦成功登陆A股,富士康负债率过高的问题也将得到完美解决。根据招股书,富士康2017年营业收入3545亿元,净利润158.7亿元,相比目前A股市场科技型上市公司小市值,富士康的市场热度将会被炒到很高是很有可能的,再加上A股市场“打新”的传统,难免会产生较强的IPO“抽血效应”。当资金都来追捧富士康时,必将导致市场资金趋于紧张,外加宏观经济收紧的趋势,富士康的上市对市场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则还需要时间的验证。
另外,对于富士康“台企”的特殊身份,有分析人士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富士康此次能够在A股市场上获得如此多的特批,也表明了内地资本市场对于台资企业呈现出了一种空前开放和欢迎的态度。”
谋局多个风口产业
在人们以往的印象里,富士康无非就是一家出售廉价劳动力的海外代工工厂,而在新版的招股书中,进军A股市场的富士康似乎有着更加宏大的愿景。
除了改善财务情况之外,富士康此次IPO申请募集的272.53亿元资金将用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包含云计算、5G、物联网、智能制造等多个业务。
在招股书中,富士康是这样描述自己的:全球领先的通信网络设备、云服务设备、精密工具及工业机器人专业设计制造服务商,为客户提供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的新形态电子设备产品智能制造服务。
按照富士康的设想,募资成功后的公司将为企业提供以自动化、网络化、平台化、大数据为基础的科技服务综合解决方案,引领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云计算、移动终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高速网络和机器人为技术平台的“先进制造+工业互联网”新生态。
产品方面,公司主要产品涵盖通信网络设备、云服务设备、精密工具和工业机器人。相关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宽带和无线网络、多媒体服务运营商的基础建设、电信运营商的基础建设、互联网增值服务商所需终端产品、企业网络及数据中心的基础建设以及精密核心零组件的自动化智能制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