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上述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从此次公布的名单来看,还存在一种情况是,多个品种已经在市场销售多年,进口药品的品牌优势已经并不十分明显。“随着国内制药企业在品牌、研发和生产方面的提升,国内制药企业生产的药品功效并不输于原研药,例如,恒瑞医药生产的奥沙利铂在疗效上不比原研药差,患者在使用时没有太大差别。那么进口抗癌药降税对这些药企的影响就会很小”。
从原料药名单产品来看,大部分原料药的生产者为国内制药企业。“抗癌药原料药的市场很小,不像抗生素需求量大。”一位行业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原料药大部分实现了国产化,并且申报注册的制剂使用的是国产原料药,一般不会使用进口原料药。“除非国内原料药无法稳定供应,或者进口原料药降价后成本优势特别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认为,进口抗癌药降价,对品种较为单一的企业影响比较大。“因为抵御市场风险和价格波动的能力降低”。
降药价成大势所趋
当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加之慢性感染、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因素不断累积,癌症已成为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双升”态势。攻克癌症也是世界性难题,研发投入巨大。近些年,分子靶向等疗效确切的抗癌药陆续上市,引发社会关注和患者用药期待,但专利、独家的抗癌药价格较高,患者费用负担偏重。
上述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从长期来看,药品降价已经成为共识。“政府不会硬性规定药品降价,但未来药品、尤其是抗癌类药品涨价肯定不会成为主流”。
荣嫡表示,从长期来看,药品降价是大势所趋。一些利润较高的品种,未来价格还有调整的空间。整个行业都面临着同样的压力。
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记者会上提出将抗癌药进口关税力争降到零。4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了采取降关税等一系列综合措施,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抗癌药价格有明显下降,以及加快创新药进口上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质量监管等一系列措施,从多环节、多渠道降低抗癌药品费用。
除了降低进口税、增值税以外,未来,国家还将通过采取综合措施降低抗癌药物费用负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曾益新在4月2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未来还将对对已纳入医保的抗癌药实施政府集中谈价和采购。3家以上企业生产的,拟开展专项集中招标;生产企业不满3家的,通过谈判、撮合等方式,鼓励形成全国统一采购价格。2016年以来国家已谈判的17个抗癌药,因前期降幅较大且约定期限尚未到期,仍然执行前期谈判价格。此外,还将对未纳入医保的抗癌药实行医保准入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