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点牛金融赴美上市 车贷第一股成色存疑

2018-04-24 13:59:56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一个多月前的3月20日,点牛金融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如今在点牛金融官网,弹出了“纳斯达克中国车贷第一股”的显眼窗口。

然而,与其他上市网贷公司相比,点牛金融堪称“迷你型”的网贷公司。其多名高管,曾经在问题网贷平台任职,令投资者心存疑惑。

时代周报记者就备案等问题与点牛金融联系并发送了采访提纲,但未获答复。

“迷你型”网贷平台

号称“车贷第一股”的点牛金融,单就车贷类平台而言,市场占有率偏低。对比数据,点牛金融3月交易额1.32亿元,仅为第一名微贷网的2%,排在68名左右。

根据点牛金融官网数据,截至2018年4月23日,其累计借款额约为16亿元,累计注册人数约为50万人。相比此前赴美上市的网贷企业,这样的业务体量很难刷出存在感。

招股书显示,点牛金融拟最高募资1097万美元,这与乐信的5亿美元、拍拍贷的2.7亿美元、趣店的7.988亿美元相比,堪称“迷你型”上市网贷平台。

实际上,点牛金融喜欢以“专而美”自况。点牛金融董事长曾而新在2018年的新年开工致辞中提到,“点牛金融没有盲目追求扩张速度,而是以优质车贷资产为核心标的,逐渐打造出一个‘专而美’垂直类信息服务平台”。

不过,即便是从业务结构的角度来看,点牛金融的车贷业务也不占大头。尽管招股书明确称点牛金融的主要业务为车贷,但据《点牛金融2017年全年运营报告》,当年点牛金融车贷主产品“点车贷”的交易额占比为21.77%,另一款类似车贷产品“牛车贷”的交易额占比为4.8%,累计总占比不到27%。换言之,点牛金融涉及车贷的业务,只占总业务的不到27%,而其余部分,点牛金融客服称,皆为“企业贷”。

招股书显示,自2015年11月成立到2017年6月30日,点牛金融提供的贷款总额约为7.349亿元人民币(约合1.088亿美元)。点牛金融的收入主要通过交易费和管理费获得。不过,与2017年多家头部平台超过10亿元级别的营收相比,点牛金融的营收数据略显孱弱。2016年,在启动运营的首年,点牛金融的营收约为370万美元,而在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前6个月中为280万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点牛金融仍处于亏损状态。2015年亏损10.6万美元,2016年一度扭亏,盈利16.1万美元。截至2017年上半年,亏损53.8万美元。

据点牛金融官网信息,点牛金融成立于2015年11月,曾而新、刘晓辉共同出资2000万元。2016年5月,点牛金融完成B轮融资,投资方为两大国企—辉时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和陕西西凤投资有限公司。2016年12月,点牛金融成功完成C轮2亿元的战略融资。

然而,官网披露的融资额与招股书的口径有较大差异。据点牛金融招股书,2015年和2016年,点牛金融通过在中国的4轮非公开融资获得了约800万美元资金。截至2017年6月30日,点牛金融持有约560万美元的现金。

此外,点牛金融高调以“国资系股东”为其背书。官网中宣传的两大国资系股东之一的西凤投资,已在IPO前退出。招股书显示,在点牛金融2017年年底提交招股书半个月前,西凤投资就已经将其持有的点牛金融4.0625%股权以3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刘晓辉。以此计算,当时西凤投资转让股权时,点牛金融的估值7385万元,而按点牛金融发行价4.5美元/股,发行完成后总股本1500万股计算,点牛金融市值在4.42亿元左右,当初的300万元如今已增值到2190万元,西风投资选择的退出时点,不禁让人大跌眼镜。

合规难题待解

根据2017年8月17日生效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在任何时刻,单一平台对个人的最大贷款余额不得超过20万元,对企业的最大贷款余额不得超过100万元。所有平台的总和对个人不得超过100万元,对企业不得超过500万元。

招股书显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点牛金融的13家借款者持有的贷款超过了限额,占所有借款者的86.67%。截至2017年6月30日,点牛金融的51家借款者持有的贷款超过了限额,占所有借款者的18.68%。

不过,招股书亦显示,这些贷款是在“P2P管理规定”生效之前发放的。截至招股书发布时,所有这些贷款均已还清,未来新的贷款结构将继续确保对“P2P管理规定”的合规性。

有趣的是,作为一家网贷平台,点牛金融主要通过线下资源,包括通过与传统借贷和担保机构的合作,吸引借款者来到平台。

点牛金融在历史上依赖于向数量有限的传统借贷或担保机构、他们的代表或客户提供贷款。在2016年年度,通过向两家借款者提供贷款获得的费用分别占其营收的45.8%和31.1%。在2017年上半年,通过向两家借款者提供贷款获得的费用分别占其营收的30.4%和14.5%。而在2016年上半年,通过向两家借款者提供贷款获得的费用更是分别占其营收的72.6%和27.4%。

招股书显示,点牛金融尝试跟更多的机构合作。截至2016年年底,点牛金融与4家借贷和担保公司合作。而截至2017年6月30日,这一数字上升至11家。

不过,获客成本高企已成为点牛金融的致命伤。招股书显示,点牛金融的获客成本已从2016年第三季度的407元/人,飙升至2017年第一季度的1010元/人。

在截至2016年12月31日、2017年3月31日和2017年6月30日的这几个季度中,通过点牛金融完成的贷款中分别有66.7%、48.5%和71.2%提供给了多次借款者。在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前6个月中,每个人借款者平均借贷笔数为6.57笔,每小企业借款者平均借贷笔数为7.53笔。

点牛金融创始人曾而新表示,登陆资本市场可以推进公司的规范化治理,让公司更合规透明,并推动公司进入稳健发展的轨道。曾而新说,挂牌上市显示了点牛金融主动拥抱监管的决心。

不过,挂牌上市未必意味着会优先获得备案。据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出要全面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工作要建立“统一标准、同步采集、集中校验、汇总共享”的工作机制,重点落实七项任务。其中第七项任务为建立地方金融管理部门监管的地方金融组织统计,以及互联网金融统计,加强对风险防控薄弱环节的统计监测。可见,互联网金融已被国务院纳入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

事实上,2017年6月12日,点牛金融曾因产品存在资产不透明情况被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点名,并在“全国互联网金融阳光计划”第一周资产透明度巡查报告(一)中公示。

高管任职疑云

曾在问题平台任职的高管,亦让投资者心存疑惑。

招股书显示,CEO兼董事长曾而新和董事会成员刘晓辉在IPO前分别持有公司流通普通股的19.12%和48.28%,在IPO完成后将实际拥有流通普通股的16.57%和41.84%。而天眼查信息显示,刘晓辉目前在上海点牛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高达53.35%,为控股股东。

翻开实际控制人刘晓辉的履历,可以发现其在创办点牛金融前,曾经在爆雷平台善林金融任职。4月9日,善林金融实际控制人因涉嫌违法犯罪,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4月10日,善林金融位于上海的总部被查封。

无独有偶,目前点牛金融COO秦乾曾是绿能宝中层。秦乾的个人脉脉记录显示,2014年12月至2017年5月,他在绿能宝任职,担任集团市场总监兼分公司总经理。2018年1月,他入职点牛金融。

秦乾的离职时间,刚好与绿能宝危机爆发的时间吻合。绿能宝于2017年4月陷入逾期兑付风波。2017年5月9日,绿能宝发布公告称,平台逾期支付租金总计2.2亿元,涉及线上投资人5746人。而在点牛金融官网,高管团队展示中,风控和财务负责人均有露面,COO秦乾却不在其列。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