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如何完善食品安全风险治理(2)

2018-01-30 09:18:45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

持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治理经验表明,风险监测是发现和控制系统性、区域性、行业性食品安全风险的重要技术手段,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对于发现和化解食品安全风险具有重要作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应进一步延伸到城市社区、乡村,覆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而且,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应做到城乡全覆盖,特别是应加强对县级、乡镇和广大农村地区的风险监测,提升基层食品安全风险的监测能力。同时,应着力解决市、县级监测经费投入不足的突出问题。

持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防范行业性食品安全风险。监督抽检是各国政府普遍采用的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通行做法和重要手段。应坚持问题导向,重点是通过监督抽检发现问题隐患,找准薄弱环节,强化监管,控制风险,消除隐患。坚持靶向性,以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重点项目为核心目标,特别是加大对农药兽药残留、重金属及环境污染等因素引起的食品安全风险和餐饮食品的抽检力度和频次。坚持全覆盖,点面兼顾,逐步实现区域、企业、品种、项目、环节及业态的全覆盖。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及时排查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一是必须严把原辅料入厂检验关,决不能让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原材料进入食品加工环节。二是必须严把生产过程控制关。2016年,国家在婴幼儿配方乳粉专项监督抽检中,检出两款婴幼儿配方羊奶粉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主要原因就是生产设备清洗过程控制失灵。三是必须严把产品出厂检验关。近年来,一些食品检出超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比如肉制品检出瘦肉精、兽药超标,面制品检出含铝成分等突出问题,说明部分企业没有严格落实产品出厂批批检验的法律规定。四是建立对生产企业食品安全自查考核验收机制。基层监管部门应正确指导帮助企业认真编制食品安全风险自查年度计划,并对食品生产企业自查报告和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现场考核,确保真正消除风险隐患。

广泛发动并鼓励群众举报,坚决消除和控制食品黑加工点及非法添加物的风险。一是监管执法部门要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和联合执法活动,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坚决打击和取缔无证经营黑加工点,尤其是应加大对城乡接合部的明察暗访力度;二是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协管员、信息员、志愿者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作用,让无证经营黑加工点无处立足;三是认真落实群众有奖举报制度,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积极性;四是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执法队伍与公安系统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侦查队伍(食药警察)的协作与配合,严厉打击食品安全领域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行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