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初,万通六兄弟自1995年分裂后10年,在北京重聚。王功权当晚很感慨,做诗抒怀,“中年情正好,苦乐一杯中。”
岁月打不败的,是那些存于心中的惺惺相惜。在“六兄弟”中,王功权说,对自己影响比较大的是冯仑和潘石屹。
“过去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是冯仑,因为他比我年长,而且他是万通董事长,我是副董事长。”王功权说,现在让他感触更多的是潘石屹,不仅是因为事业上的成功,还有个人修为,“很多人有钱之后就会有变化,但他从来不端架子。”
在王功权看来,潘石屹对房地产领域的不断探索和坚持,对家庭的建设,都让他欣赏,“个人修为方面,我挺佩服他的。”
外界似乎更喜欢对王功权的过去津津乐道。在公众眼里,很少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近乎把自己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剖面都呈现在大众面前,包括那些传奇、冒险、风雅,甚至太多隐私,小到患上银屑病,大到那场声势浩大的“私奔”。
“总是春心对风语,最恨人间累功名。谁见金银成山传万代?千古只贵一片情!”这是他的《私奔之歌》,他不仅写成诗,还谱成曲,录成视频发到微博上。
昭告天下、关了手机之后,王功权甚至是愉快的,时不时在微博上发布最新行程,“今天是我私奔的第六天,江苏的夏天比北方的夏天来得要早一些。我们在一个乡村落脚,因切断了与原来世界的电话联系,倒是很清静。”
这种古典小说里“红拂夜奔”的传奇,经过微博的发酵,被无限放大,被娱乐化,被网民消费。这种风暴,是王功权始料不及的。他坦言,当初最失误的地方就在于,“没想那么多”。
私奔的这一年,2011年,王功权正好50岁。在知天命的年纪,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
对 “诗人体质”的王功权来说,“没想那么多”。或许,在所有浪漫开始时,就种下了苦涩的种子。
“朗月清空,星光伴我,往事如烟挥手行。”这是王功权所希望的,但42天后,他结束了这次私奔,在微博上宣布:回家。
现在,他已经学会了平静面对生活,对于这段往事,他不愿意再说出任何可能会伤害人的话。但他心中还有块垒,往事也并不如烟。
直到现在,他依然非常感性,看电影经常被感动得不行。“周末,深夜去电影院看印度电影《神秘巨星》,最后被感动得稀里哗啦。”这种中年人少见的“牙酸”话,经常出现在他微信朋友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