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独角兽”拒不上市 美股能否提升魅力值?

2018-01-19 16:27:15    中国广播网  参与评论()人

1月10日,英国《金融时报》发布文章《美国股市繁荣的隐忧何在》,文章称,美国股市在去年一年中持续繁荣,标准普尔500指数(S&P 500)月度总回报每月皆为正数,堪称完美之年。但股票市场的牛市未能减轻华尔街最大也最棘手的难题之一:上市公司数量不够多。那么,为何当前初创公司不爱上市?我们身边又有哪些"独角兽"巨头?央广《王冠红人馆》财经报告与您一同探索"独角兽"企业不上市的缘由。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品《被囚的独角兽》

一、聚焦--独角兽公司为美国股市埋下隐忧

"独角兽公司"原本是美国风投界的术语,用来描述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软件公司,但随着时间的发展,该词逐渐被用来指代各行业内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未上市公司。

据英国《金融时报》1月10日报道,目前IPO低迷已经成为美国经济所面临的一大重要隐忧。报道称,虽然美国股市在去年一年中持续繁荣,标准普尔500指数(S&P 500)月度总回报每月皆为正数,堪称完美之年。但股票市场的牛市未能减轻华尔街最大也最棘手的难题之一:上市公司数量不够多。

上世纪80年代,美国每年的IPO数量平均超过200宗,在互联网热潮期间(当时焦点是根据充满创意和热情、而非成功业绩记录的招股说明书迅速上市),1999年和2000年美国股市的IPO数量分别为547宗和439宗。如今,公司似乎在无限期地推迟上市,而不是过快上市。根据Dealogic的数据,去年美国的首次公开发行(IPO)表现还算不错。共有189家公司在美国股市上市,融资近500亿美元,是表现尤其糟糕的2016年的近两倍,但忧虑仍在。

目前,美国上市公司总量处于长期下滑趋势之中。根据编制美国股市一项基准的Wilshire Associates的数据,在1997年达到近7500家的峰值后,上市公司数量在2017年底降至大约3600家,为自上世纪70年代初以来最低。

一些人担心,活跃度降低的IPO市场将削弱美国经济的部分活力。"IPO对于美国经济极为重要,"美国证交会(SEC)委员迈克尔·皮沃瓦(Michael Piwowar)在去年的一次演讲中表示,"一个强劲的IPO市场会鼓励创业、促进增长、创造就业并推动创新,同时会为投资者提供颇具吸引力的扩大财富和减少风险的机会。"

"这关乎改善投资者机会,"克莱顿在美国主要证券行业组织--美国证券业与金融市场协会(Sifma)最近的一次会议上表示,"上市公司总量扩大对于散户投资者很重要。投资组合的范围越广、包含的增长型企业越多,对他们越有利。如果总体股票池继续收缩,将减少他们的机会。"

  美国IPO数据统计

二、观察--我们身边的 "独角兽"企业

美国:家族企业最不爱上市

1、玛氏公司。玛氏公司被誉为"食品业的宝洁",它是由私人家族弗兰克·马斯(弗瑞斯特·玛氏)于1911年创立的跨国公司,主要业务涉及零食类(糖果巧克力)、宠物类、主食和电子产品的制造和营销。公司年收入逾300亿美元,全球员工总数65,000名,分别在全球68个国家的370个分支工作,其中包括135家工厂,产品行销100多个国家。

根据《福布斯》杂志推出的美国家族财富排行榜,玛氏家族以600亿美元资产排名第三。2016 年玛氏销售额达到1236亿美元。

玛氏家族坚决不肯上市。在其决策层看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司管理的独立性和对利润的完全控制。玛氏公司到现在都还是一家百分之百的私人企业,它不设公关部,不公布财务报表,甚至禁止员工接媒体电话。

  玛氏公司

2、科氏工业集团。科氏工业集团成立于1918年,年销售额超过500亿美元,是美国第二大私人公司,其业务遍及多个领域:石油、管道运输、农业和畜牧业、金融服务等。科氏还拥有北美最大的液化石油气加工集团,占北美市场总量的25%。大约拥有60000员工。在原油贸易领域,科氏年贸易量超过七亿吨。科氏还是美国第六大电力供应商,供电业务遍及全美五十个州。

这是一个典型的家族型企业,目前公司掌门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为科氏第二代,查尔斯·科赫(Charles.Koch)和大卫·科赫(David.Koch) ,该公司标准普尔评级是AA+。查尔斯·科赫以483亿美元的身价在2017 富豪榜并列第八,

创始人弗雷德·科赫对子孙有遗训:"只要不将公司卖掉,你怎么办都行。"公司传到他的二儿子查尔斯·科赫(Charles Koch)手里,他也誓言"除非我死了,科氏才能上市"。(两代掌门人均拒绝上市,基于这样一个判断:企业要挂牌上市,就得定期公开运营数据,企业的股价也会受到股票市场整体氛围的影响。尤其企业专注长远发展时,可能因尝试新产品或进行结构重组,需要增加投入,营收也会下降,碰到经济衰退时,投资回报也会减少,资本市场的压力就会接踵而至,逼迫经营者为迎合市场采取各种短期行为,导致抗压力减弱。家族企业则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步伐制定策略,定力要大很多。因此在他们看来,上市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保证公司健康的现金流和持续稳健的扩张才是正道。)

  科氏工业集团。

3、美国嘉吉公司。

总部设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嘉吉公司是由Willam Wallace Cargill先生于1865年创立的,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控股公司。该公司年收入超过1097亿美元,经营范围涵盖农产品、食品、金融和工业产品及服务。嘉吉公司在59个国家拥有10万名左右的员工,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营养品和农产品制造商。

2017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出炉,美国粮商嘉吉一下贡献了13位亿万富豪,又一次吸引了公众目光。然而嘉吉在福布斯榜单上的成绩可不仅仅于此:它还是连续几十年的美国最大非上市公司第一名。事实上,自从1985年福布斯首次对美国非上市企业进行排名以来,嘉吉一直排在第一位,仅有两次屈居第二。

虽然目前在嘉吉的17名董事会成员中只有6名家庭成员,但是公司90%的股份依然由大约100名家族成员掌握着。对于这样紧密的家族控制,嘉吉拥有标准普尔和惠誉的A评级,以及穆迪的A2评级。通过这些好的评级,嘉吉可以持续地以低利率筹集资金,而不需要通过股权融资筹集资金。

  美国嘉吉公司

中国内地:互联网与电子商务行业盛产"独角兽"

2017年12月21日,据人民网报道,胡润研究院发布报了《2017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报告,报告称,中国独角兽企业总数达120家,整体估值总计超3万亿。

这其中,来自于互联网服务及电子商务行业的独角兽最多,各有22家企业上榜,在14个行业中并列第一。前三大行业的独角兽占到上榜独角兽企业总数的50%。此外,文化娱乐、汽车交通和医疗健康也是大中华区独角兽企业较为集中的行业。

独角兽企业一直是资本追逐的"爆款"。据此次报告统计显示,上榜企业中,红杉资本捕获27家,腾讯和经纬中国分别捕获21家和15家。这三家机构投资组合较为集中在互联网服务、电子商务、文化娱乐、物流服务及汽车交通行业,其中红杉资本捕获了较多物流服务行业独角兽。

此次胡润研究院发布的指数还选出"十大独角兽企业",实际上由于并列的情况出现,排名前十的独角兽企业为12家。这其中,囊括了8家超级独角兽企业。互联网金融行业蚂蚁金服以4000+估值高居榜首,超级独角兽企业滴滴出行位列第二,小米、新美大并列第三。

报告还显示,北京成为中国独角兽企业最多的城市,合计有54家企业上榜,占上榜企业总数的45%;上海和杭州分列二、三位,独角兽企业数量分别达到28家和13家;深圳以10家独角兽企业位列第四。

  胡润研究院发布的 "十大独角兽企业"

除此之外,美国创业分析公司PitchBook也对我国的独角兽公司进行了统计。据中国网报道,根据PitchBook的统计数据,目前全球的独角兽企业总数已达到227家。按照估值计算,在2017年新晋升独角兽俱乐部的成员中,中国5家企业杀入前10。其中,估值最高的是中国初创公司今日头条,估值达到200亿美元;链家排名第二,估值为60亿美元;未来汽车排名第四,估值为50亿美元;摩拜单车和ofo分别位居第八和第九位,估值均为30亿美元。

成立于 2012 年,如今市值 200 亿美元的今日头条位居首位。其利用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产品、基于用户位置、兴趣等实现了个性化资讯、音乐、电影、游戏的推送,从而建立起了巨大的流量入口。截至目前,今日头条已累计6亿激活用户。日活跃用户高达1.2亿。

共享出行领域的摩拜、ofo则分别居于榜单的第八、第九位。以摩拜为例,其借助智能借还技术及定位技术,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进入全球9个国家的180余个城市,注册用户超过两亿,成为了全球共享经济领域的"样本"。

值得一提的是,在线少儿英语平台VIPKID也成功入围年度"独角兽"榜单,成为唯一一家入围的中国教育企业。在不到四年时间里,VIPKID借助互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将超过3万的北美师资与20万有英语学习需求的孩子连接起来,打造出全球教育资源共享模式,实现了个性化的师资匹配与优质教育资源的全球流通。此外,VIPKID还在2017年8月推出了在线中文学习平台Lingo Bus,成为推动中国文化输出的重要力量。

除了今日头条、摩拜、ofo、VIPKID等知名独角兽企业外,链家、蔚来汽车、商汤科技、北汽新能源、大搜车、优客工场也进入全球独角兽榜单前二十,覆盖了资讯、出行、房产、教育、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成为势头强劲的中国创新力量。

  2017全球年独角兽榜单中国入围企业

三、思考--初创公司为何选择"孤独前行"?

融资需求弹性较大

众所周知,企业上市后融资活动将变得更为方便,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未经上市的公司也并不是"融不到钱"。十年前的金融危机后,全球的经济环境变得更为宽松,银行利率的下降让许多机构和个人都处于"不差钱"的状态,尤其是私人资本增长较快,私募公司的股权额度可以实现较大的金额,完全可以满足非上市公司的需要。这样的经济大环境下,初创公司对上市融资的需求并不迫切,很多公司选择私人资本与私募公司中获取资金。目前,大多数独角兽公司都由私募公司在支撑。

上市后治理成本增加

一些市场参与者和支持企业的组织表示,耗时且成本高昂的监管要求进一步降低了上市吸引力。虽然公司在上市后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理结构和环境,监督也将更为正规,但对于估值在几千万美元的小型企业来说,上市后,光是要做到符合行业规定就要进行一大笔基础性投入,甚至要负担将近一百万美元的监管成本,这绝对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此外,IPO的过程也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这对于小型初创公司来说也显得不值得。

"我认为人们不会基于(监管成本)选择上市与否。但如果你是一家小公司,每年数百万美元的合规成本确实会影响利润,"私人股本集团KKR资本市场主管亚当·史密斯(Adam Smith)表示。

交易量难以保证

从市场角度讲,规模较小的公司的交易量难以保证。一方面,小型公司的股票往往也不太经常被交易,而且它们受到分析师关注的机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愈发渺茫,分析师们大多关注那些可以为其所在投行提供利润丰厚的咨询工作的公司。

另一方面,整个市场的机制对小型公司并不够友好。例如如果市场要求不能买入一家企业超过10%,那么一家估值为1000万美元的公司上市、且单支基金最多只能买100万美元,这对于多数规模达数十亿美元的共同投资基金而言,为最多投资100万美元而花费精力的工作并不值得。

正如史密斯所说:"如果你规模太小,最后就会沦为市场弃儿。没有人会关注你、交易你的股票。"

四、总结

独角兽企业在最近3至5年中频繁进入到我们视野,它代表的是一种创新和变革的力量。但是,我们仍然需要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它,独角兽的称号并不代表着一个企业的持续性成功,它仍然会面临着后期发展的风险。因此,在解答公司究竟"要不要上市?"、"应该何时上市?"这些问题时,还需结合公司自身特点,从实际情况入手进行考量,制定适合公司发展的合理路线,谋求更加稳定与长远的发展。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