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红衣主教周鸿祎:人生就是一场创业(2)

2018-01-15 09:34:14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可是,聪明的周鸿祎用了三分之一的精力就把“成绩好”完成了,剩下的三分之二精力则用来惹麻烦。罚站、被粉笔砸、被尺子打、被轰出教室都是周鸿祎的家常便饭,还因为把老师画成猪头、偷偷弄断老师的教鞭、在女同学文具盒里放水蛇、打碎教室玻璃窗等举动,让老师和同学抓狂不已。

“我经常在学校把同学的衣服、书包拽烂了,只好带回家让我妈修补。有一次,我作文比赛得奖了,奖品是一个小书包,我得意洋洋地把小书包背回家时,我父母却吓了一跳,以为我又把谁的书包弄坏了,带回家要他们修补。”周鸿祎说。

这样一个典型的“熊孩子”却迎来了一个完美的开局——因为在各项全国大赛中表现优异被保送进西安交通大学教改班,学习计算机。

“我一直喜欢计算机。”周鸿祎回忆说,在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眼前浮现的是我看过的一篇文章:几个大学生毕业后被分配到政府部门工作,但是他们不喜欢枯燥乏味的机关生活,最后集体辞职,创立了一家软件公司,编程+度假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我看到那篇文章时就知道,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我一直希望成为自由世界的、属于计算机王国里的那些年轻人。”周鸿祎说。

如今倒过去看,显然周鸿祎当初的理想已经成为了现实。

创业初期

价值10亿美元的错误

1998年,互联网正在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在中国,敏锐的少数人也意识到了机会。这一年,很多如今的互联网大咖都辞职创业了。这一年,28岁的周鸿祎也辞职了。

当时,已经是北大方正事业部总经理的周鸿祎决心要做一个划时代的产品,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创办了一家软件公司。创业初期的艰难现实与他当初在文章中看到的美好场景显然出入很大——没钱没资源、寂寞枯燥的开发生活,在经历了许多艰苦后,周鸿祎给创业的网站起了个名字“3721”,也就是后来人们熟知的中文域名服务网站。

1999年,风险投资开始进入中国,周鸿祎也试图寻找融资。如今,周鸿祎是记者们喜欢追逐的对象,因为他妙语连珠、言辞犀利、爱讲故事,这份能力源自他年少时对文字的喜爱,也归功于与投资机构打交道的数论历练。

当下,软件免费、服务收费的模式早已成为主流,但在1999年,能够接受周鸿祎提出的这一模式的投资机构还不多,IDG正是其中的一个。在成功拿到IDG第一笔200万元人民币投资后,当时已经傻掉的周鸿祎以为自己告别了草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