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国际高端酒店在华水土不服 中国品牌或打破垄断局面

2017-11-06 18:06:08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中国酒店业发展至今,本土品牌在中端领域的商战已趋于白热化,高端品牌的战局却稍显“宠辱不惊”,国际品牌万豪、希尔顿、洲际等巨头则长期伫立在峰顶“一览众山小”,这一局面,或在不久之后被打破。

国际品牌水土不服

国际高端酒店品牌进入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对外开放、接待外宾的需要,五星级酒店的主要客源都是外国人,酒店的管理和服务也完全西式化。时至今日,国人已成为高端酒店市场的消费主力,许多国际酒店品牌的管理模式却没有与时俱进。这使得这些国际品牌在本土化的转变上显得水土不服,与中国消费者产生出供需层面的矛盾。

必须承认,中国的酒店管理公司在高端市场领域与国际品牌相比存在差距,但这并不能阻碍本土品牌的崛起。原因有三点,第一,中国具有庞大的市场需求;第二,中国本土品牌发展迅猛;第三,互联网技术的革新和年轻一代思维的转变。

市场需求是生产进步的源动力。根据STRGlobal公布的数据,中国截止2017年7月,已签约筹划新建客房破三亿间,成为亚洲第一的酒店增量市场。同时,中国也是商旅消费全球第一大市场,去年共支出3220亿美金。所以,即使经历了“国八条”后的寒冬,扎根于广阔市场土壤的中国酒店业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中国本土酒店管理集团,从在经济型酒店领域摸爬滚打至今,在中端酒店领域也开始百花齐放,其中,桔子水晶、亚朵、全季等酒店品牌,在满足客人对于个性化、移动支付等方面丝毫不逊国外品牌。

华住、如家等做经济型酒店起家的本土品牌,要转变基因和固有认知还需要时间。由于在价格和客户群体上中端和经济型差距不是很大,所以比从中端发展到高端要容易的多。

所以当中国人的管理经验和能力发展到不逊于欧美国家时,更适应国人需求的本土高端酒店品牌将打破国际品牌垄断的局面。

中国品牌轻资产转型

拥有具竞争力的品牌后,下一步要实现轻资产转型。轻资产输出有很多好处,保证现金流、快速扩张品牌影响力、降低金融风险等。国际酒店品牌通过“委托管理”和“特许经营的方式”进行品牌输出,很早就完成了这一跨越。截至2013年底,4大国际品牌中,洲际自有物业比例只有0.2%、万豪为1.2%、喜达屋2.95%、希尔顿4.02%。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