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应加快市场化(2)

2017-08-07 12:02:06    经济日报  参与评论()人

赵阳表示,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处理好总产与品种的关系。当前我国粮食总产连续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但必须认识到粮食供求关系依然是“紧平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目前出现的产量、库存量、进口量“三量齐增”问题是阶段性问题,一定程度上也是技术性问题,而粮食安全则是战略性问题。从品种上来看,目前多的主要是玉米,而大豆缺口非常大;小麦和稻谷作为核心口粮品种,要保障绝对安全。

如何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程国强建议,在保持政策构架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按照“价补分离”原则,逐步分离最低收购价政策“保增收”功能,增强政策的灵活性和弹性,同时建立相应利益补偿机制,综合运用价格和补贴等手段,建立起既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又能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保障农民利益,既符合WTO规则,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口粮支持政策体系。

于旭波认为,当前粮食行业去库存为加工企业带来发展机遇,价格市场化改革给粮油行业发展带来新机会,新的粮食安全战略强调要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如今,“一带一路”建设正大力推进,这为中国粮油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机遇,能够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掌握第一手粮源,拓宽物流渠道和市场,实现“买全球、卖全球”。

专家表示,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必须注重系统谋划、顶层设计,推进价补分离、积极稳妥。要坚持市场导向,从根本上消除价格支持对市场的扭曲影响,也要更好发挥政府支持和调控作用,配套建立农业生产者补贴机制,保护农民利益;既要促进农业调结构、减库存,又要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