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董明珠:提升中国“质”造 需质检总局狠打造假企业(2)

2017-06-26 17:30:50    新浪综合  参与评论()人

举个例子,格力空调2005年以前没有自己的压缩机,中国的所有家电企业都依赖于别人的压缩机。其中最让我感到心痛的是,1995年日本已经全部用了变频压缩机,2005年我国实现能效等级时才有一级、二级到五级,之前就没有节能概念,只要能吹风,风越大越好,比风扇冷气足就很满意了。我们买了人家已经淘汰的东西,还要给别人专利费。

2005年以后,格力电器拥有了自己研发的压缩机,也有了自己的研发基地。格力现在有8万人,其中技术开发人员近1万,有9个研究院,这个数字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一个制造业企业凭什么拥有这么庞大的研究团队?我觉得,这就是社会责任,我们要尽快把研发出来的技术转换成生产力,我们的技术是让人去享受,而不是一个摆在那儿的理论,这就是创新的价值。

创新不仅仅是技术领域里的突破,也是在整个管理体系的突破。比如我们能一眼认出一个人是来自日本、德国或者中国,为什么?因为一种文化的磁场培育了他的习惯。其实,习惯对企业创新同样重要。很多企业模仿我们,但后来没有成功,原因是它不敢去较劲。任何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也许我们今天是正确的,但到了明天就不适应这个时代,所以要敢于去变革和改变自己。

中国制造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没人以用了中国产品为骄傲。过去几年中国人喜欢到国外买马桶盖、电饭煲,责任在谁呢?消费者吗?还是因为我们中国人不爱国?我想,都不是。这是我们制造业的问题,因为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没有好的质量,当不能提高消费者生活质量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被社会淘汰。

我们制造业的短板是急于求成,而以销量来衡量是否成功,那是逐利而行。现在市场变了,消费者首先看的不是价格,是品牌。所以制造业一定要改变观念,要有吃亏精神。偷工减料可以赚一块钱,不偷工减料只赚一分钱,我也要干只赚一分钱的事,不干赚一块钱的事,这样去发展制造业就一定有希望。中国制造要以诚信为本,这是一种口碑、一种信任,不是广告。要让别人离不开你,当所有人都来买中国的产品,才叫中国“质”造。

关于“让世界爱上中国造”这个口号,当时来源于别人对中国制造的偏见,我到南非时,当地经销商说格力空调是做得好,但打的是“中国制造”。我说中国制造怎么不好?他说,中国的插座价钱是便宜,但用了两天就坏了,那时我意识到品质对于中国制造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