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他介绍,从宏观经济角度来讲,电子支付工具的资金转移必须通过传统银行账户才能完成,采取的是“账户紧耦合”的方式。而央行数字货币是“账户松耦合”,即可脱离传统银行账户实现价值转移,使交易环节对账户依赖程度大为降低。央行数字货币既可以像现金一样易于流通,有利于人民币的流通和国际化,同时可以实现可控匿名。
一直以来,业内密切关注科技巨头在加密货币研发方面的举动,不久前脸书公司计划推出加密货币Libra即引起市场和监管机构的高度关注。与会人士表示,在商业数字货币逐渐升温的同时,未来数字货币发展的趋势还是基于国家信用、由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邵伏军表示,央行法定数字货币会产生很大的积极影响,能提升对货币运行监控的效率,丰富货币政策手段。发行央行法定数字货币,将使货币创造、计账、流动等数据实时采集成为可能,并在数据脱敏以后,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进行深入分析,为货币的投放、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并为经济调控提供有益的手段。此外,央行数字货币能够在反洗钱、反恐融资方面提供帮助。
技术路线将“市场竞争”
在公众的认知中,往往将加密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捆绑。央行相关人士此前曾多次表态,数字货币不等同于区块链,区块链只是央行数字货币备选的底层技术之一。在10日的论坛上,穆长春明确表示,央行在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的过程中不预设技术路线,也就是说不一定依赖某一种技术路线。
穆长春表示,央行数字货币研究小组最开始做了一个原型,完全采用区块链架构,后来发现采用纯区块链架构无法实现零售所要求的高并发性能。他解释道,比特币每秒处理7笔交易,以太币是每秒10到20笔,根据脸书公司发布的数据,Libra是每秒1000笔,“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网联在去年‘双十一’的交易峰值是每秒92771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