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似乎在重演 最富的王朝这样赢得贸易战主动权(3)

历史似乎在重演 最富的王朝这样赢得贸易战主动权(3)
2019-07-17 11:05:22 瞭望智库

5

一手好牌,被打得稀烂!

为了抵消在马匹贸易中的不利处境,茶叶登场了。

其实,茶马贸易并不是宋朝的发明,至少在唐朝时就已经开始了。

不过,因为唐朝可以自己养马,不存在被别人“卡脖子”问题,马也好,茶也好,只是当成普通贸易物资来看待,没有升级到“贸易战”的程度。

然后,茶叶的战绩远不及预期,以前是“马贵钱贱”“马贵帛贱”,现在成了“马贵茶贱”。

问题出在哪里呢?

一方面,问题出在管理机制上。

宋朝负责买马的机构是买马司,负责卖茶的是茶场司,双方各司其职、互不隶属也互不关心。

茶场司最重视的是能不能用茶叶换回价值更高的东西,至于换成什么,无所谓;

买马司恨不得把优质茶叶都集中起来,全部用来换马,可它管不着茶场司的事情。

因此,步调不一致的两个主管部门经常“掐架”——如果自己的任务没完成,就一定会指责另一方拖了后腿。

另一方面,宋朝对茶叶生产、贸易的管理还不够严格。

各产地都想把自己产的茶叶卖到牧区去。只要比在本地收益高一点儿,这个买卖就能做。于是,宋朝内部“茶叶圈”形成了恶性竞争,大家盲目扩大生产,之后再恶意压价。

可惜了一手好牌,被打得稀烂。

6

改革,掌握茶马议价的主动权

宋朝政府终于认识到问题根源,迅速采取了措施,具体来说,包括3个“统一”:

统一机构

1075年(宋神宗熙宁八年),朝廷将买马司和茶场司两大机构进行合并,成立大提举茶马司,简称茶马司,买马、卖茶都由该机构负责。这样一来:

谁以后想“掐架”都找不着对象了;

想推卸责任,更是没门;

负责买马的官员手里有了茶叶,跟牧区说话也更硬气了。

统一领导

过去茶场司下面管理着设于各地的买茶场、卖茶场,买马司管理着设于各边地的买马场,虽然都由这两个司管理,但其负责人往往由各地转运使等官员兼任,这就使情况更复杂了——茶马贸易得照顾地方利益。

茶马司成立后,各买茶场、卖茶场、买马场官员均由该司直接派任和管理,建立起“垂直领导”体系,大大提高了效率。

统一管理

茶马司对茶叶产地进行了划分:

“内销区”的茶叶在内地销售,不能进行对外贸易;

“外销区”的茶叶可以进行对外贸易,但是,只能卖给朝廷的买茶场,任何人不得私自运输、贩卖。

比如,茶马司在“外销区”增设立了大量买茶场,陕西被划入“外销区”,该地买茶场超过50处。

朝廷以此控制了进入对外贸易的茶叶总量,掌握住茶叶的定价权。

此外,茶马司颁布了《买马场就场交易法》,规定马匹交易只能在买马场进行,“蕃部马入汉界,并令入买马场,除中官外,价高马许诸色人就场交易。”

并且,外邦只能用马匹来交换茶叶,不得交换其它物资。

有了这些限定,马匹怎样交易,卖方一家说了不算,改由双方协商解决,茶马司趁机提出“分等计价、随市定价”等交易原则,得到买卖双方共同认可。

7

内外兼修,重塑共赢新局面

集中管理办法推出后,相关违禁行为就成了宋朝政府重点打击目标。

宋朝政府制定了“茶科罪则”,相关处罚规定得十分详细:

只能卖给官家的茶叶如隐匿不卖,发现后严厉处罚;

将茶叶藏匿在一般货物中带往边镇或牧区,一经发现将处以重罪,其中涉案值达到3贯的将被“刺面”;

将茶种和茶苗贩入牧区的定为重罪,“一律并流三千里”;

发生严重违禁事件的地方,相关州县官员犯失察罪。

严厉打击之下,违禁行为迅速减少,保证了茶叶在对外贸易中优势地位的发挥。

宋朝中期以后,茶叶与马匹之间的比价一直维持在约2驮(200斤)茶叶换1匹马的水平。

相较于10亩地和数十匹帛,200斤茶叶是一个合理价格。

由此,宋朝不仅节约了大量铜钱和帛等物资,而且采购的马匹数量也大幅增加。

茶马司成立后,每年从牧区采购的马匹维持在30000匹左右,比照宋初的5000匹,有了显著提高。

茶叶终于抵消了马匹在贸易战中的杀伤力,双方贸易回到合理、共赢的局面。

(责任编辑:任宪奎 CF001)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