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灰犀牛!房企迎偿债高峰,超15万亿债务会压垮谁?(2)

警惕灰犀牛!房企迎偿债高峰,超15万亿债务会压垮谁?(2)
2019-05-23 15:47:03 中国经济周刊

地产金融化趋势快速演进

p17-近年来,房地产开发资金逐年增长,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被摆在了前所未有的位置。《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近年来,房地产开发资金逐年增长,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被摆在了前所未有的位置。(《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肖翊摄)

千方百计筹钱,除了从外部发力,不少开发商直接下场,热衷布局金融领域。万科、万达、绿地集团、华润置地、星河集团、鲁能集团、新华联等先后进入金融业。

天风证券宋雪涛团队预测,随着地产金融相互深化,一些大地产商向综合性金融集团转型。一方面,巨头们收购金融牌照的,参股控股银、证、保、信、基,成立产业基金、并购基金,实现负债多元化;另一方面,巨头们推动房地产的资产证券化不断发展,借助ABS、MBS、CMBS、REITs、类REITs、私募基金等金融平台,实现轻资产、高周转,提高资产流动性。

万达曾一度接近拿到金融全牌照,保险、投资、资管、网络小贷、支付、私募基金等各种业务均有布局。王健林2015年时曾说,“万达金融集团将会是万达未来价值最大的一块。”此后,遭遇滑铁卢的万达将旗下各金融业务先后出手。

今年初,绿城中国耗资超27亿元,从万达手上接过百年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11.55%的股份,成为后者第一大股东。绿城中国表示,“地产+金融”是公司主动探索的新兴发展模式,将进一步完善绿城中国的金融板块业务。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认为,“房地产企业纷纷进军金融业是希望拿到各种各样的牌照,以方便自己的融资,而获得融资后又可以促进房地产的发展,提高企业的销量及竞争力。”

尽管各大房地产巨头都青睐金融,迄今为止,成功者依然寥寥。

在房企融资渠道有所收紧的情况下,一些激进房企千方百计融资。以“并购王”融创中国(1918.HK)为例,这家房企打起了自家员工的主意,据报道,该公司发行一款“融乐金”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10.5%,面向员工发行,期限一年,目前已经发行超过百期。

根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今年4月超过20家标杆房企公布了融资信息,总量接近2600亿元。

个人住房贷款高达25.8万亿元

除了地产企业,个人住房贷款同样规模庞大。

2008—2017年,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从3万亿元增至21.9万亿元,2018年末又增加17.8%至25.8万亿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住户部门债务与GDP的比值低于10%时,该国债务的增加将有利于经济增长,比值超过30%时,该国中期经济增长会受到影响,而超过65%会影响到金融稳定。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中,提醒要重视住户部门杠杆率。该报告披露,个人住房贷款一直占据我国住户部门债务主体地位。我国住户部门2017年底杠杆率(债务余额/GDP)为49%,低于国际平均水平(62.1%),但高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平均水平(39.8%)。2018年底我国住户部门杠杆率攀升至53.19%。

中农工交建等五大银行2018年年报数据显示,在个人贷款中,个人住房贷款是主力。截至2018年末,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个人贷款比例分别为81.5%、81.4%、78.9%、78.4%、61.6%。

房地产金融风险集中在哪些领域?

房企的高杠杆模式、炒房客的违规贷款

庞大的资金体量,加上日趋复杂的融资体系,房地产金融之所以被监管部门频繁提及,在于本身蕴藏的风险。

2018年底,央行金融稳定分析小组撰写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专项分析了房地产金融风险。该报告认为,房地产金融风险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是房地产企业债务率较高,融资方式复杂;第二是居民购房存在违规加杠杆情况,如部分购房者利用短期消费贷款等渠道违规加杠杆;第三是房地产行业风险通过多种方式影响金融体系。

主要风险集中在房企,行业整体负债率近80%

一位不愿具名的研究员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说:“现在的风险主要集中在房企方面,房企是去杠杆政策以来从未降过杠杆的行业,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还很乐观,认为会赌赢政策,最后房地产又会被拿来救市。但实际上决定趋势的不是政策,而是房地产时代已过去了。”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统计沪深两市135家上市房企显示,它们在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6.22%、76.8%、78.72%、79.81%,这4年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并没有因国内去杠杆的大环境而有所下降。

以2018年年报为例,*ST华业、鲁商置业、中南建设3家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98.39%、94.09%、91.69%,位居前三名。万科是负债最高的房企,也是唯一一家负债超过万亿元的房企,2018年底负债总额12929.59亿元,2019年第一季度攀升至13149.77亿元

关于负债问题,有开发商人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解释,房地产行业不同于其他企业,单纯看资产负债率的意义不大,真正反映开发商负债水平的指标是有息负债,也就是要偿还利息的债务。

金融杠杆助力,房企有息负债率越高,净利增长越快?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国内2018年销售金额最大的5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中国恒大、碧桂园、万科、融创中国、保利地产等,以下简称“五大房企”)年报,似乎展示了这么一个规律:龙头企业越敢放杠杆,有息资产负债率越高,净利润增长越快。

2018年,五大房企净利润全部增长,中国恒大同时是年度净利润冠军,达374亿元,亚军碧桂园(2007.HK)达346亿元,万科A(000002.SZ)季军338亿元。保利地产(600048.SH)连续多年20%稳步增长,在2018年净利润达到189亿元。融创中国虽排名第五,但年度净利润也达166亿元。

各企业增速都在20%以上,中国恒大(3333.HK)增长53%,融创中国(1918.HK)增长51%,排在最前列。

从平均时间看,房地产商拿地后的第二年开工建房,第三年形成销售回款,开始贡献利润。2018年的高增长,可能在三四年前就已播下种子。有息资产负债率越高,说明房企对外融资越高,扩张能力也越强。这一点,在五大房企的各项指标中得以体现。如,营收与净利润增速最快的恒大、融创,同时是有息负债率增长最快的企业,而增速相对落后的万科,则保持着最低的有息负债率。

2015—2018年的有息资产负债率超过30%的中国恒大和融创中国,2018年较2015年净利润增长分别是3.56倍和5.03倍。

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恒大与万科。万科在2015年时曾为房地产老大,年度净利润181亿元,比中国恒大当年的105亿元高出79%,是融创中国的5.49倍(融创中国当时只有33亿元)。

可是万科数年来有息资产负债率一直在20%左右,经营杠杆低于中国恒大和融创中国,3年后即2018年净利润被中国恒大反超。

p19-1

p19-2

中国恒大2016年底的借款余额5351亿元,是当年净资产的12倍,当时,碧桂园、万科和保利地产都在2倍以下,融创中国也只有4.5倍。

如此高的借款,其中原因之一就是2016年中国恒大加码了拿地及建设速度。当年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增幅约47%、增长了7328万平方米。万科当年土地储备建筑面积新增只有1892万平方米,仅为恒大当年拿地面积的26%。

2016年底,恒大在建工程面积8037万平方米,是万科的两倍有余(万科3622万平方米)。

2018年,恒大全年销售金额比2015年增加27倍,每平方米销售单价增加33%。结果就是净利润队列重排,中国恒大净利润在2018年超越万科,成为行业第一。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