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中国中车总裁孙永才:中车将成全球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引领者

2018-01-22 09:12:02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2025年形成销售30万辆整车、100万套电驱动系统、20G瓦时储能总成的产业规模,向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领导品牌目标奋力迈进。”这是中国中车未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目标。

1月20日,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车,601766.SH,01766.HK)总裁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分享了中车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与未来思考,他表示,未来中国中车将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引领者。

中国中车总裁孙永才。

中车产品和服务已实现发达国家全覆盖

随着中国中车研制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在京沪高铁实现时速350公里运营,中国高铁已开始迈入领先世界的新时代。

对此,孙永才表示,不只是“复兴号”,中国中车已研制了以高速动车组、大功率机车、城市轨道车辆、铁路货车为代表的全系列谱系化产品,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品种齐全、技术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中车的产品和服务出口全球六大洲104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发达国家全覆盖。”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中车已形成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

孙永才透露,中车新能源客车的销量已从2007年的10余台,增长到2017年的近7000台,产品覆盖中国近百个城市,跻身行业排名前四位。商用车电驱动系统在2017年实现对外销售2万余台套,乘用车电驱动系统新签市场订单180万台套。“目前中国中车初步形成了从材料、器件、部件、系统到整车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导品牌之一。”

中国中车2017年在新能源领域的成绩。

未来两年中车将通过资源整合打造“商用车”和“三电”两大业务

在孙永才看来,未来交通体系将呈现三大发展趋势:一是交通工具向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转变;二是动力系统向高端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变;三是能源供给向绿色化、循环化、安全化转变。

孙永才认为未来交通体系呈现三大发展趋势。

对此,孙永才表示,未来两年将通过资源整合打造两大业务:一是打造以商用车为主的支柱产业。二是打造以“三电”(编者注:三电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整车电控)为核心的支撑产业。

对于第一点,孙永才表示,将通过并购,完成相关产业布局,形成东南西北中六个主要客车及物流车基地,形成3万台客车、10万台专用车的制造能力。

对于第二点,将围绕自主开发的IGBT及车用复合传感器,进一步完善适用于新能源商用车及乘用车的“三电”核心能力,逐步形成百万套级的电驱动系统与储能总成的制造能力。

2025年实现“L4”等级无人驾驶目标

孙永才透露,未来在商用车智能驾驶方面,将尽快实现智能驾驶“L3”等级的示范运营,“十三五”末实现批量推广,2025年实现“L4”等级无人驾驶目标。

在整车方面,中车将形成客车、专用车系列化产品。结合轨道交通成熟的铝合金和复合材料轻量化技术,通过模块化、标准化、协同化设计,整车重量降低30%,整车能耗降低20%。

在客车产品开发方面,中车将打造6到18米系列化新能源城市客车产品,满足高温、高寒、高原、涉水等各类复杂应用环境,并逐步实现自动顶置受电弓充电、智能主动安全、乘客信息交互及自动驾驶等功能。

在专用车产品开发方面,中车以通用多功能电动化底盘为载体,形成覆盖2.5吨到7.5吨的专用车产品线。

此外,在控制总成方面,中车将实现多功能、多单元的变流控制及整车控制集成,电机控制模块功率密度达到30千瓦每升;在传动总成方面,将打造机电深度耦合的动力传动单元,最高机械传动效率大于95%;在储能系统方面,将形成系列化产品,能量指标将达到170瓦时每千克;在核心器件方面,将推出基于“双面冷却IGBT模块组件”、基于“碳化硅”技术的宽禁带半导体产品,推动新能源汽车“中国芯”技术进步。同时,还将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关键传感器的国产化,“十三五”期间实现传感器应用突破500万只。

孙永才表示,通过以上措施,中国中车将在2025年形成销售30万辆整车、100万套电驱动系统、20G瓦时储能总成的产业规模,“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引领者“。

中国中车2025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目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