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用三年半时间,老虎证券国际从一家不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发展成为全球华人最大的美港股券商,在年仅34岁的创始人巫天华带领下,“老虎”拥有超过100万的注册用户,2017年全年交易规模预计超过5000亿人民币。
为何老虎证券国际和巫天华能够取得如此成绩?巫天华的创业之路又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在巫天华接受赤兔驿站的专访中,他表示:1、征服用户首先得征服公司员工;2、创业境界的三个维度“场景-用户体验-生意”,生意才是战略基础;3、创业者必须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提高预见未来的能力,杀鸡就得用牛刀。
网易8年,从0到1的历史
我1984年出生在安徽,从小对数学比较感兴趣。第一个重要决定就是报考清华计算机系。
在进入清华之前,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网民,对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认识主要来自于中学的微机课和网吧上网,清华7年在我看来是自己整个视野豁然开朗的过程,真正参与到中国互联网一线发展很重要。
当时很多互联网创业者会去清华演讲,记得第一场是听8848创始人的Talk,他们所传播的互联网一线发展信息让我对整个互联网行业有更多的认知,也坚定了我不再继续读博、不留校教学的信念,参与到互联网发展中去。
从我个人经历来说,2005年加入网易也很重要,我在网易工作8年,对这段经历我很感恩。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沉淀过程,网易奖励的股票让我直接走上了炒美股的道路,在炒美股的过程中,我能够去深入了解全球互联网公司的战略布局并通过股市得以验证。
虽然创立有道的带头人是我师兄周峰,但我加入时团队只有近10个研发人员,没有产品、没有用户;当我离开的时候,有道已经拥有过亿级别的用户,几百名员工的规模。我见证了一个企业从0到1发展的整个过程,这段经历让我对公司的架构,人力部、市场部等各部门搭建都有深刻的认识,对我之后创业的方法和管理公司都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我们想要让研发人员更好地工作,我知道我喜欢什么样的工作环境,为减少勾心斗角或互相推诿,会尽量营造一个没有政治斗争、比较扁平化,大家能够自由交流的环境。企业从0到1的发展阶段非常值得每个创业者去经历。
征服不了公司
就别谈征服世界
在2014年之前,我还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程序员,跟现在西二旗的很多码农一样,穿着拖鞋、T恤衫,三五天才刮一次胡子,每天都是跟事情打交道,其实在网易工作和我大学期间的生活状态并没有多大的不同,在我看来是一个比较幸福的成长。
但8年多时间里,我们有很多产品成功了,也有一些产品失败了。回顾来看,有一项百分比指数非常值得借鉴,那就是产品对于公司员工的征服比率。
以有道词典、有道云笔记和有道搜索三项业务作为比较:
有道词典对整个公司的征服基本上是100%,在本科大一大二时,我用的是金山词霸,得有一个多G那么大,但是有道词典就是很小,基本上公司每个人都在用,直到今天也还在我的手机里和PC端软件里;
有道云笔记可能征服了一半人,另外一半人在用evernote,我当时是IOS用户,并没有使用有道云笔记;
有道搜索在三个产品里面市场知名度是最低的,在内部的征服率也表现了这一点,因为在公司里大家可能用得比较多的还是谷歌和百度,我不得不承认有道搜索是非常遗憾的一件事情。
所以我现在给一些刚创业的人建议,创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做自己喜欢并且每天都在用的东西,先不管能不能征服整个世界,至少得能征服整个公司。如果连自己公司的用户也只能征服一半左右,另外的人还在用竞品,那就是一个非常糟糕的状态。所以公司产品能够征服整个公司员工的百分比越高越好。
创业与炒股
成败与涨跌一脉相承
我大四的时候开始炒A股,曾经我写过一个程序去各大财经网站上抓取各个上市公司收盘价、投行推荐最多的股票等信息,从统计学的角度对收集来的各种各样的数据进行分析,运用机器学习算法测试,但最终对A股却是没什么用,之后就也意兴阑珊了。
在网易奖励股票之后我开始炒美股,当时炒美股还是比较热忱的状态,每天早上四、五点钟一定会醒一下,这个时间是美股的收盘时间,炒美股让我获得了第一桶金。
我炒美股对创业的另一个帮助就是可以学习最好的MBA教学案例,炒美股的时候可以去研究上市公司的战略决策,并验证对与错,因为很快一个季度之后就能去验证这个业务的增长和营收情况。而且公司在回答记者、分析师的问题,以及公司之前发布的发展规划和财报,比任何一个MBA案例更加具有时效性。
近几年大家关于90后大学生创业和有社会经验者创业的讨论非常多,在我看来,他们在同理心上,即用户视角,没有很明显的差别。区别在于数据的分析能力,包括对人性的洞察和认知。
我们把高中数学题叫做完备信息的推理,因为高中所有的应用题和数学题都属于信息完备,然后去证明结果,更多考验逻辑的推理能力。而真正想要去创业成功,其实要做到不完备信息的预见更为重要,因为当信息完备才开始创业就太晚了,只有当题目才出现一半时就开始动手才行,这个能力是考验人最重要预见未来的能力。
如何提高预见未来的能力,我认为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方面是要见多识广,不停地去研究美股上市公司这样的思维训练,还有数据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能够获取更多维度更加全面的数据更有利于判断。
2013年的时候,唯品会的股价涨得非常快,但那个时候我们公司都在用京东或者其他平台,没有人安装唯品会App,大家就说是不是骗子数据造假,这在统计学中是一个很好的学问,即采样有偏差,因为样本量不是均匀分布的。
而我当时为什么愿意做多?因为我拿到了一个更大的样本,我发现唯品会主要用户是三四线城市的女性,而如果我们用一线城市的男性周围的生活情况去判断,得到的整个结果自然会很负面。唯品会成长为BAT之后第四大的互联网公司,这是一件与你基于自己日常生活正常同理心相反的判断。
高瓴资本张磊曾经讲过其实在中国还可以做这样的事情,叫做“另外一个中国的生意”。中国的一线城市和中国的三四线城市,这是两类截然不同的生意,快手、拼多多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
我们炒美港股有个经验叫做“一万小时积累”,我在TMT行业还是有很多认知优势,因为在网易发展过程中我一直耳濡目染,通过网易可以看到很多互联网思维的决策,占了很多便宜。近些年国内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电商、直播微博行业都有非常生动的教学案例,有很多成功的点,也能看到很多失败的点,判断他们战略正确与否,跟股票涨跌是可能是一脉相承的,一家公司最后的市值等于对用户创造的价值。
创业境界的3个维度
生意才是战略基础
互联网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就是让所有人更加“懒惰”一些,骨子里我很认同这种文化,以前我出门的时候是常规的三件套——手机、钱包和钥匙。当我发现指纹识别可以干掉其中一件的时候,我立马把家里的门锁换成了指纹锁。“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在整个计算机领域也有一个类似这样的名言,在我们看来这是追求极简主义的一种。
互联网产品思维被大家广泛推崇的就是用户体验至上,但我从创业者角度来看其实应该被分成三个维度:首先是纯技术场景,从研发角度出发,给出解决方案,从无到有;其次才是用户体验,从有到优;最后是回归到生意,只有符合商业逻辑才能持久。
2012年的时候,分众传媒曾经发行过一种Q卡,用户可以通过Q卡跟楼宇中的电子广告屏进行互动,分众在财报里和答记者问的时候讲述了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时表示,原本电子屏是单向输出内容,有了Q卡之后可以进行双向交流,就可以知道用户有哪些关注,哪些不关注。
刚开始听起来挺好的,双向互动可以增强用户粘性、积累数据,我第一时间就填表去申请了一张Q卡进行体验,体验过后就不太认同分众的做法,QA对于广告来说并不需要,而且Q卡携带不太方便。
回过去看分众发布Q卡这件事,其实不太符合第一维度,当时用手机NFC技术其实就可以实现用户交互,Q卡在技术层面不是最优选择;其次在第二维度,Q卡携带不太方便,违背了用户体验原则,果然在半年之后Q卡还是不太成功,分众也取消了这个产品。
再拿最近被大家热议的小蓝单车来说,前两个场景在我看来比较完美,首先共享单车是相当不错的行业,其次它号称是最好骑的共享单车,第二个维度也没有问题,但是它上升到生意这个维度是有问题的,因为在整个共享单车行业里,好骑并不是第一位的要素,第一位的要素可能是城市的覆盖率,就是在任何的地铁站都能找到车。这也是我在创办老虎之后跟网易不太一样的地方,我会更完整地去思考整个生意场景。
创业三个维度其实是一点一点变更宏观的过程,从最初怎么用代码来实现解决一个用户真实生活场景中的问题,然后到更优化的用户体验,最后到一个生意的场景。但在实际生活中,我认为不管是创业还是个人的人生规划,都应该从上而下,最宏观的战略上一定要思考清楚,否则第一步走岔了,后面就很难调整回来了。
杀鸡就得用牛刀
要学会游泳最好就是就进水里,在创业之前我们也看了很多《从0到1》《创业维艰》《精益创业》等等,但是这种都像是隔岸观火,可以在外面做一些假想、沙盘推演等,但当事人只有自己冲进去才能够有更真切的感受,真正创业的感受。
创业者通常都必须要回答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用更少的人和更少的钱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后来者如何去跟比在进入行业时间更久、资金更多的公司比拼。总要有点战胜过去的逻辑,否则正常比赛都是多胜少、强胜弱、先胜后。
还是举有道搜索这个案例,有道搜索发展初期跟搜狗比较相似,但搜狗找到了“三级火箭”模式来给自己导流,这就是一个战略规划,对搜狗的发展是具有革命性影响,360搜索基本上也是采用类似这样的战略来试图弯道超车,有道搜索在战略规划上就有所不足。
最近美团要做打车业务,作为一个旁观者,我对这个案例很感兴趣,这是一场王兴和程维的战争。昨天在出租车上跟司机讨论一些问题,我会代入去想如果我是王兴,如何来打仗,如果我是程维,如何进行守擂。我内心会制定一些方案,再过半年来看这场战斗的结局到底是怎么样,他们有没有用到你没有想到的方案,这是一个很好的战略和思维训练。
在过去的3年多时间里,老虎获得了20多家(位)投资人及投资机构的认可。如果我是投资方,我认为创业者越牛越好,而且创始人成长一定要超过公司的成长,公司发展的瓶颈一定是创始人的瓶颈,我永远相信创始人的高度限制了公司的高度,真正牛逼的人跟一个不够强的人,在同一件事情上最终的效率差别一定是十倍百倍甚至更多,甚至一个判断的错误引发的连锁反应会更大,创业永远应该杀鸡用牛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