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前三季新增消费贷近1.5万亿:有的变成首付贷滋生潜在风险

2017-11-13 09:11:14      参与评论()人

从我做起,了解金融知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培养理性的财富观,每个人就是金融风险的第一把关人。从今天开始,本报推出系列报道“拒绝身边的金融风险”,聚焦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但也需加以规范的三个领域——消费贷市场、支付行业和互联网保险,介绍新型金融产品,理性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探讨化解风险之道,让百姓的理财生活更安全、更顺心。

方便快捷,为消费加油

大到高档家具、珠宝古玩,小到数码产品、冰箱电视,消费贷支撑起零售消费市场快速发展

“今年8月,全家准备出国旅游,当时正赶上要给孩子交英语培训费,前后加起来得付七八万左右,不巧那时候手头有点紧,就想着能去贷点款。”某南京国企员工邢辉对比了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产品后,最终选择了利率较低的银行消费贷。

由于只是短期急用,邢辉借了1个月,额度5万元,利率是每天万分之三,算下来年利率大约在10%左右。“可能是因为我之前在银行的信用比较好,贷款审批特别快。在手机银行上申请,几个小时后,5万元就到账了。”邢辉说。还款后,银行打电话要求出示消费明细,邢辉拍下缴费凭证发过去,顺利通过。

但最近贷款没那么“松”了。“这些天想申请短期消费贷,发现银行的贷前审核严了,要求提供的材料也更具体。银行工作人员称现在申请消费贷,需要层层严格审核贷款用途。”邢辉说。

除了银行之外,消费者还能从消费金融公司、电商平台、互联网分期平台和小贷公司等机构获得贷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尝试新型消费贷方式。

文涅刚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摄影专业毕业。当初还在电视台实习期间,文涅就有一个心愿,希望用无人机拍下家乡神农架的自然美景。在各个电商平台上比价后,文涅最后选择在某电商平台分24期购买一部大疆无人机,正好赶上平台免息活动,每期还款只要225元。

“当时我每月能拿到2000多元的实习工资,还款压力不大,这样我就不需要向父母伸手要钱了。现在,我已经习惯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各种电子产品,比如现在用的手机、电脑,都是通过这种方式买的。”文涅说。

近几年,消费取代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背后离不开金融手段支撑。人民银行数据显示,今年1—9月,居民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达1.49万亿元,新增总额已达去年全年的1.79倍,消费金融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大到高档家具、珠宝古玩,小到数码产品、冰箱电视,各个消费领域都有相应的金融服务和产品。

1234...全文 5 下一页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