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农民辛苦种菜一年,为啥还是挣不到钱?

2017-07-19 13:42:57    富大集团张平  参与评论()人

现在人们去超市或菜市场买菜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很多蔬菜的价格已经接近肉类价格。甚至有的蔬菜只要打上“有机”标签,价格还要比肉类贵很多,难怪有人惊呼连蔬菜都快吃不起了。更有些城里人羡慕:现在的农民可真能赚钱啊!不如大家一起去乡下种菜吧。

不过,种地菜农们却感到很委屈,我们辛苦一整年,不仅要买种子、播种、施肥、打农药、收割,还要跟菜贩子讨价还价,遇到灾年颗粒无收,若是获得大丰收也只能赚几毛钱一斤,一年到头农民也赚不了几个钱。

一边是老百姓觉得农产品价格贵,一边是农民们叫苦说赚不到钱。长此以往,“蔬菜价高”和“谷贱伤农”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这既会推高我国城市居民生活成本,为CPI指数上涨埋下隐患,又会严重打击农民种地的积极性。那么,为啥农民辛苦种地却赚不了几个钱呢?

首先,农民种地要看天吃饭,无论种什么,遇到极端天气,比如干旱、水涝、虫害这种天灾,会直接导致收成大幅度下降,即使种了蔬菜大棚也可能被水淹掉,原来能收一千公斤的菜,现在只能收三百公斤了,这收入能不下降么。

再者,对农产品的形势没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导致“菜贱伤农”。前些年大蒜价格出现飙升,于是大家一窝蜂的都去种了大蒜,结果导致大蒜产量翻了好几倍,供大于求,价格不仅没涨,反而比原来还要低很多。

笔者认为,很多农民的眼光一直放在过去或是当下,就是看不到未来,对于形势老是判断不准确,即使大丰收,也会产生“菜贱伤农”的怪现象。

再次,没有规模化生产。对于很多菜农来说,只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种些蔬菜,产量也高不到哪里去,达不到规模化生产的要求,这样会导致菜农的生产成本较高。

此外,菜农本身种地面积有限,供应量少,跟菜贩子没有议价的空间,你的菜只能比农产品基地卖得更加便宜。所以,分散种值成本要远比蔬菜种植基地规模化生产的成本要高许多。

最后,农民没有找到合适的推销渠道。很多农民只知道种地种菜,有了收成却找不到合适的推销渠道,于是只能贱价卖给一些小商贩,也就是所谓的中间商,菜贩子贱价收到菜价之后,经过包装再高价转卖给超市、饭店或菜市场等场所。

关键词:种菜菜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