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除了覆盆子和蔓荆子,在《本草纲目》记载中,有活血、利气和止痛功效的元胡,在一些药商手里根本就是加工过的假药。在亳州火车站后李村的一条小巷里,一户货商专门制作假冒的元胡,原料就是山药棱子。
知情人:这种就是用山药棱子加工的,根本就不是元胡,完全假的。但是这个价格非常便宜,只有六块钱左右。
记者还发现,一些药商还会从药厂回收已经提取过药效成分后的药渣, 作为药材销售。
知情人:这个是直接从农民手上拿的元胡,正品,价格是五十来块钱。这种是药厂里面已经提取过了,基本上没有什么药性了,这种价格是二十块钱左右吧。所以说,这三种样品里,不是专业的人你根本看不出来的。
造假隐蔽 手段翻新 市场监管须加强
记者了解到,全国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负责人曾签署过“军令状”,全力组织开展中药材市场整治,可以说经过这几年,绝大多数流通领域的中药材还是好的,可以信赖的。但一些市场里掺假作假仍然存在,监管方式急需升级。
记者在亳州暗访了五天,最直接的线索就是这一张记录着各大药商联系方式和药材经营品种的名单,在记者询问的十五家药商那里,近十种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的药材,基本上都有质量问题。
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 肖鲁伟:业内关键是监管,监管关键是处罚。这里还有个优质优价问题,优质优价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你价格低,那么大家就偷工减料。
中药材不是普通商品和食品,源头监管不到位,应该事前监管的,变成了事后监管,劣质劣价的中药材一旦流入市场,不仅在中成药生产过程中无法更改,也将最终影响患者临床应用时的疗效和安全性。近两年各地通报的中药饮片问题不断,有大家熟知的连翘、板蓝根等等,出现问题的不乏一些知名药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