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外界认为,虽然法有明文,永利国旅可能并没有经济实力偿还所有债务,最悲观的情况可能是,在105万元旅游质量保证金外,公司剩不下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
屡屡出事的旅行社
事实上,永利国旅并非近年来第一个出现类似问题的旅行社。
2017年4月18日,北京海涛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涛国旅)与消费者爆发合同纠纷。
游客称,根据宣传,向海涛国旅购买套餐后,可以低价享受多条出境游的产品线路,而且在行程结束后还能返还之前的押金。受此吸引,不少消费者提前存入了3万元至30万元不等的押金,而随后却出现了海涛国旅无法退还押金的情况。
时隔不久,2017年8月30日,北京青扬五洲旅行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扬五洲)突然停业关张,相关负责人失联,人去楼空,留下消费者不知所措。
业内人士表示,海涛国旅和青扬五洲“先存款后旅游”的经营模式存在很高的资金安全风险,一旦公司运作出现问题,资金链就可能断裂,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产业研究所所长张金山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金融旅游模式目前还缺乏有效监管,相关规定尚处于模糊地带。某些旅游企业把筹集的资金用来投资也并没有对消费者进行风险提示和信息披露,这种不透明性的操作也没有相关部门进行监督,一些企业借机钻了空子。
如今,永利国旅宣布解散,虽与海涛国旅、青扬五洲情况不同,却也导致一千多位消费者出行受阻,追款困难。
“相关部门对旅行社监管不力,如果将来没有完善相关监管措施可能还会出现类似事件,还会有消费者利益受损。事前监管有利于防范事件发生,如果只是事后追查,即便是相关责任人受到重罚,受到的损失可能也无法弥补了。”杨海等消费者代表希望这次事件能够倒逼相关制度规范的完善,将来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应采访对象要求,姚红、周阳、洪梅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