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消费 > 正文

90元保健品成900元治病“神药” 专坑老年人套路为何总得逞?(2)

2018-03-16 10:26:0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彭勃说,这起案件作案套路很老套,案件涉及“四重假”:

药品假——记者在南召县公安局看到封存的“药品”,外包装上明确标注着“保健食品”。

数据假——在警方缴获的一台“全科智能检测仪”上,记者看到“美国健康管理量子医学研究院荣誉出品”字样,显示能检测心血管、大脑、肝胆、骨骼、胰腺等多部位症状。办案民警介绍,该仪器检测出来的数据“不靠谱”,对同一个人不同次的检测数据都不一样。记者在某电商平台发现,同款仪器售价仅七八百元。

身份假——案卷显示,郑某“早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现任西安西京医院高干病房心内科主任”,张某“早年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实际上,郑某、张某为农民,几乎没有任何医学常识。

工程假——涉案团伙假借的“全国心脑康复工程”也属子虚乌有,该工程10余年前已被认定为“诈骗幌子”。

记者调查发现,类似案例并不少。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公安局近日破获一起诈骗案件,犯罪团伙以藏丹清心胶囊、双诺西胶囊、百邦牌天元胶囊、藏域景天胶囊等保健品冒充药品,通过虚假宣传夸大疗效,针对老年群体实施诈骗。

2017年4月至6月,一名李姓男子伙同其他13名同伙冒充医务工作人员流窜于陕西、甘肃、内蒙古三省份多个市县,谎称中国慢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全民健康体检,专门针对老年人群体,通过夸大疗效,以保健食品冒充药品进行诈骗,获取超出市场价二十多倍的暴利。

南召县食药监局药品医疗器械监管股股长关晋升总结了近年来行骗团伙的“套路”:冒充北京、上海等地医学专家或医学院学生,虚构“中华医药学会”等单位组织,打着“慢性疾病普查”“心脑康复工程”等幌子,以免费测血压等手段骗取老年人信任,组织老年人参加“义诊”,由“专家”为老年人诊断后忽悠他们高价购买各种“神药”,得手后马上转战他处。

严打违法行为,加大宣传以防“入坑”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河南省营养保健协会会长刘洪生说:“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合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的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