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消费 > 正文

艺考培训鱼龙混杂 “保过班”未必真靠谱

2018-02-26 09:15:58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央广网北京2月25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这两天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艺考季,那些打算在今年高考中报考艺术类专业的同学,最近一段时间恐怕要在各大艺术类院校在全国设立的各个考点之间奔波一番了。这两天比较抢眼的是中戏和中国传媒大学的艺考招生,对于报考这两所学校的考生来说,毋庸置疑,算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门槛很高,竞争激烈。每年这些艺术名校的考场外,考生们的队伍都排得很长。跟您说一个数字,30311人,这是今年中国传媒大学艺考的报名人数,比去年增加了37.3%,表演专业的报录比达到327:1,播音与主持艺术的报名人数比去年增加了3470人。

艺考的火爆也让艺考培训市场格外的火热,不过,艺考培训可谓鱼龙混杂,各种名目的速成班、保过班屡见不鲜。记者联系到了一位知情人士赵先生,赵先生曾经也是一位艺考生,接触过艺考培训;考入艺术类院校以后,也对艺考培训市场有所接触。他向《天天315》节目讲述了艺考培训中的乱象。

赵先生告诉记者,关于艺考的乱象,主要就是体现在这些艺考培训机构,它们作为商业机构,主要是为了满足他们盈利的目的。在山西、山东、河南这样的高考大省里,当地的一些艺考机构大量招收艺考生,每个艺考生的培训费大概在1万到3万之间不等。这些机构通过这种“走量”形式的招生吸引了很多学生,并把他们带到北京、上海等有很多艺术学校的地方去进行培训,而且大多选在像中传、中戏、上海戏剧学院周边的一些地方来进行培训,吸引这些学生能够“接近”他们心仪的理想高校。

培训机构通常会在学生的衣食住行方面来缩减成本,比如在学生住宿方面,条件好一些的是四个人挤在当地一些廉价宾馆里,差一点的就是八九个人挤在一间宿舍,而且还是上下铺,只有一个卫生间。

为了在师资方面压缩成本,这些培训机构除了聘请当地一些知名艺术学府的退休老师作为招生的噱头之外,更多的是会请到一些还在上学的艺术生来教这些即将参加艺考的高考生,还有的是一些仅仅从事过几年艺术方面工作的人来进行教学。拿播音主持专业来说,一些艺考培训机构会聘请一些在地市级媒体工作的实践者来给这些艺考生上课,他们的一些理论和实践没有经过具体的学院派教学,甚至根本不太清楚到底怎么样去播音和主持。

而且到艺考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一些评委老师叫苦不迭,说一进考场,所有艺考生的才艺展示都是一模一样的,甚至可以判断出他们来自于哪些艺考机构。这种考场上“千人一声”的现象非常普遍。这就充分反映出艺考培训机构为了满足自己的盈利目的,把艺术的质量和培训的理念抛到了九霄云外。

那么,如果有考生觉得艺考培训并非物有所值,甚至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这时候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呢?

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芦云表示:“首先还是要面临一个理性的选择,就是在选择艺考的这条路上,以及在选择艺考机构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析自己的实际爱好,去进行一个理性的选择。此外,什么叫物有所值,什么叫并非物有所值,这实际上在于个案的判断,到底怎么去评判?在这个领域,我们认为还是需要签订合同,用这种培训合同去进行规范。这个合同中,最主要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它的课程怎么设置,比如说都安排了哪些课,是不是符合自己的需求,自己的时间是不是允许。第二,它所宣称的这些师资是不是真的能够到位,或者说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这样的话,有合同约束,如果日后双方发生了纠纷才可以有据可循。”

除了艺考培训鱼龙混杂,还有艺考培训机构借机宣称,自家有精品保过班、签约保过班、名师保过班,种种保过班的学费也从几万到几十万元不等,上课时间短则一个月,长则六七个月。但这些艺考“保过班”真的靠谱么?

《法制晚报》报道说,考生家长李女士为了能让孩子顺利通过中国传媒大学的校考,在河北邯郸一名中学美术老师的介绍下,认识了在北京开美术培训班的翟某。翟某听了李女士的诉求后,自称认识几所大学的招生负责人,可以帮李女士的孩子取得好名次。

翟某表示,可以先为其办理中国传媒大学举办的主持比赛,并主动承诺保证孩子能取得比赛的前三名,还给李女士介绍了一位“中传老师”。翟某还称,如办成需要30万元运作费。一心想着能让孩子上心仪的大学,李女士毫不犹豫地先付了翟某15万元定金,并许诺考试前再付余下的15万元。双方白纸黑字写下合约,以为胜券在握的李女士万万没想到,考试过后自己的孩子不仅没有进前三,连初赛都没有通过。李女士怒气冲冲找到翟某,对方却无辜地称,他已经跟学校打过招呼,没能达成承诺,是“管得太紧”的缘故。

虽然历年来都有艺考保过被骗的案例,但“协议保过”的培训形式还是吸引了不少考生和家长,于是考生们会和培训机构签订保过协议或保过合同。那么,学生签订的艺考保过协议或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应?

北京潮阳律师事务所律师胡钢指出:“这类所谓的保过协议,它的合法性或者说有效性,最主要是看双方的主体是否合法。比如说对于考生家长或者考生来说,你的主体地位是很清楚的,是一个付款的人,接受服务的人。而对于签约的对方,所谓的艺考机构,还要明确它是否是合法成立的,并且是有效存续的,它的经营范围是否也是比较合理的,并且是在合同范围之内完全相互覆盖的。另外,你支付了相关费用以后,需要对方做什么事,他是否做到,而且这件事一定要合理合法。比如说案例中李女士遇到的这种情况,如果对方真的认识某些‘老师’,并且有可能以某种不正当的方式来替这个孩子获得好的名次,那么后续可能意味着一种行贿的行为。相反如果合同内容是虚假的,合同行为人可能是一种合同诈骗行为。所以这两种情况真的也好,假的也好,对于消费者来说都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对于所谓的“保过班”,芦云也建议:“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学生和家长首先对于‘保过’这个词不要过于轻信,因为它毕竟只是商家宣传的一种噱头,过和不过还是要靠自己的实力。对于这种保过班的付费,因为一般来讲培训时间会比较长,付费的金额也比较大,所以建议家长和考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择,或者说选择分期付费,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个保过班上。”

其实在考试的时候,学校可以完全采取随机形式,无论考场还是学号,并且现在艺考过程中都是全程录像,考试成绩数据也是由不同的人多重备份,相互校检,根本不可能随意篡改成绩。考生们别去相信“承诺保过”这种骗局,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不劳而获的。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