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消费 > 正文

春运火车票又曝搭售 回家之路还有多少暗坑?

2018-02-06 13:47:41    证券时报  参与评论()人

然玉

2018年春运已拉开序幕,预计30亿人次将在未来40天内踏上行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提前在网上购买火车票,图个方便。不过,在机票捆绑销售的问题被督促整改后,几大购票平台在火车票销售方面依然存在默认搭售、捆绑销售等问题。一些网站的有偿服务选项隐藏很深,消费者很容易就被这些OTA网站“套路”,不明不白花了冤枉钱。律师表示,该行为或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

根据媒体调查,此类网站在售卖火车票过程中,为了搭售“额外有偿服务”可谓煞费苦心。其不仅仅将默认勾选项“巧妙捆绑”在必要的购票环节,更是将“取消”按钮九曲十八弯地设置在次级页面之内。置于这一精心设计的陷阱之中,不幸中招者十之八九,能全身而退者少之又少。尤其需要说明的是,有别于网购飞机票的从容淡定,用户在网上抢火车票时从来都是分秒必争,在这种高度紧张和焦虑的心理状态下,要想躲过“搭售”的大坑更是难上加难。

之所以说在线旅游网站火车票搭售套路深,实则是因为这是一种由心理诱导、技术压制等所构成的全方位陷阱。个体消费者,注定无法应对这种有组织、有预谋的算计。要知道,此前“飞机票捆绑销售”事件恰好是由于公众人物的发声炮轰引发舆论广泛跟进,才推动了最后的治理。时至今日,就火车票搭售而言,一样的剧情难道还要重演一遍吗?倘若消费者的权利非要寄希望于个别“维权偶像”的挺身而出才得以实现,那么也未免太滑稽了。

相关网络平台一再在“票务代理”生意上夹带私货、暗度陈仓,一方面固然是由于整体性的监管滞后,另一方面当然也是迫于其自身的盈利压力。很长时间以来,许多在线旅游网站都深陷于一种自说自话的“场景化营销”神话内,也即希望针对消费者在具体的场景中所具有的心理状态或需求进行营销的行为。在这套逻辑中,用户购买火车票或机票的行为,被想当然地与买保险、订酒店等关联性行为捆绑起来。于是,明明是违法搭售,也被包装成了一派人性化、高大上的模样。

习惯性的修辞与美化,以及故作高深的自我辩解,往往让一些新兴互联网企业的违法行为变得极具迷惑性。但伴随着一连串搭售事件的连续曝出,我们终究会发现,任何的商业创新与营销策略,一旦以侵犯消费者权益为代价,那么无论其说得如何天花乱坠,终究都只是灰色勾当而已。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