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羽的遭遇并非个案,相同的事情在陈锋(化名)和同事身上也发生过。
在深圳一家企业工作的陈锋说,商家不会真的当场切片,而是在桌子下面摸一摸,一会儿就抬头说已经切好,再称给客人算钱,表明是按克计价,而实际称的时候用斤两计算。
陈锋的同事购买了一些药材,一共花费了500多元,但是回家后却发觉袋子底部的药材已经粉碎,完全不是现切的。
“第二天,我与同事一起到年货会场找主办方的工作人员处理,卖家将钱退还,这件事情才得以解决。”陈锋说。
春节前夕,电商平台同样火热。以某电商平台的“年货节”为例,记者发现从2018年1月24日起就推出了各种形式的折扣活动,并贴出了各种各样的宣传语。
不过,也有网友反映称,某电商平台销售的一款食品罐头,1月22日价格为159元,1月23日的价格则上涨至320元,属于“先涨后降”。
扫码得礼品背后有玄机
除了传统的商家促销活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一些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相关的新型促销方式也越来越多。
春节前夕,记者来到北京市朝阳区一处大型购物中心。一家女性服装品牌店面前,几名身着短裙的女孩在跳舞,一旁的工作人员拿着纸杯装的爆米花以及红色钥匙扣作为赠品吸引往来的顾客。
没过多长时间,这家店的门口就聚集了不少人。工作人员举着挂在脖子上的吊牌,将印在吊牌上的二维码凑近顾客的手机镜头。
一位年过半百的女性扫码后,照着店员的提示,她输入了自己的姓名、生日、手机号码等信息,注册成为该店会员。完成这一套操作后,工作人员又提出需要添加该店客服微信,成为好友后才能获取礼品。按照店员的要求操作一番,这名女士拿着小礼物离开。
实际上,这种扫码行为有潜在风险。
记者注意到,有不少网友爆料称,他们在参加一些促销活动扫描了商家提供的二维码后,自己竟在毫不知情的状态下向多名微信好友群发了广告。还有网友表示,自己甚至连聊天记录都查不到。
记者搜索发现,这种微信扫码后自动群发广告是一种新技术,被称为“微信裂变”。
网络上有一些名为“爆客系统”“拓客系统”的软件可以实现“微信裂变”,此外,还有专门提供这种功能服务的“微手机”在售,单价2880元。
有业内人士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消费者在促销活动中扫描特定二维码之后,消费者手机中的好友就会被“拓客系统”读取,商家可以用“微手机”或者电脑来操作向消费者手机中的好友发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