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和班上的同学在上了一两次培训课程之后,就放弃了继续培训的念头。原本以为事情到此就结束了,但是六个月后,他们竟然陆续接到了借贷机构要求还款的信息。
事主谢芳:但是没想到,逾约就要上征信,这一点我当时就觉得很奇怪,后来进一步了解发现这是一份贷款。
这时,大学生们才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原来所谓的“分期支付学费”只是个幌子,这家公司利用大学生的名义已经从借贷机构全额拿走了两年的培训费,而受害大学生除了要还清9000多元的培训费,还要额外支付3000元左右的利息。
陈其超:前期只需要每个月60块钱,由他们公司支付,第7期就学生自己去每个月支付700块钱的月供,需要每个人还18期。
但是这些受骗的大学生并没有和第三方贷款机构签过任何贷款协议,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陈其超:部分学生那时被他打击之后泪水满面的时候,招生老师就会对他说,这里有份合同你签名确认就行了,有些学生也没看清楚就直接签了名,部分学生报案的时候反映,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签了贷款计划。
发现上当受骗的学生开始不断找到“指路人”公司,要求终止合同,但公司坚称要两年之后才能退出。
正当学生们与这家公司不断协商解决时,公司突然间人去楼空。而对“指路人”公司进行调查的民警也传来了消息。
陈其超:这是一家没有经过政府和教育部门认可的培训公司,他们自己伪造了两份红头文件给学生看,学生就被他们欺骗住了。
民警了解到,“指路人”公司的法人向某,41岁,是湖北人。自从公司倒闭后,向某带着公司财务王某贤已经离开广州。
陈其超:这个公司的讲师主要有三名,第一名就是他们的实际经营者向某,他的学历在中国大陆的学历就是中专毕业,还有一名唐某,他的学历是初中毕业,另外一名就是说他们公司的一个财务总监,她的学历是大专毕业。
不当消费观引发悲剧校园贷款黑幕多
在调查过程中民警逐步了解到,目前打着校园贷幌子的高利贷和诈骗行为已深入高校校园。
校园贷平台大致可分为几大类:
一、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如趣分期、任分期;
二、P2P贷款平台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如投投贷、名校贷;
三、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
中山大学经济学教授林江:互相攀比这种心理,可能在这一代的大学生里面比较明显,多多少少受了一种叫“享乐主义”的影响,就是什么呢,今朝有酒今朝醉,我今天可以用iPhone7,为什么我要用iPhone4呢?
然而,看似“方便、快捷”的贷款服务,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高利贷或诈骗,学生一旦参与其中必定损失惨重,甚至名誉扫地。其中美美遇到的打“裸条”借款行为就很典型。
律师李桐样:这个裸条毫无疑问是非法的,首先根据我们国家担保法的规定,担保的方式只能是你要不用合法的物来进行担保或者人的信用来进行担保,那么用人的身体来进行担保,这个显然是违背了一个公序良俗原则。
广东省公安厅刑侦局副局长梁瑞国:各位大学生还是要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要随意泄露自己的通讯方式、个人资料,特别是女大学生要洁身自好,对于自己的照片,特别是裸照,关乎自己一辈子的名声,不要轻易拿来做抵押,这个代价太大了,不值得。
在调查过程中民警逐步了解到,目前打着校园贷幌子的高利贷和诈骗行为已深入高校校园。
2017年4月11日,厦门华夏学院大二女生如梦,因卷入校园贷不堪催债压力选择自杀。据报道,如梦卷入的校园贷平台至少有5个,仅一个平台就借款57万,如梦的父母在此前曾多次收到女儿的裸照。
2016年11月,广东某高校学生小林骗取全校40多名学生的身份信息,向网络贷款平台贷款40多万元用于个人挥霍。
2016年12月,广东某高校学生小路,通过某网贷平台借款2000元,周息30%,因无钱还款,以贷养贷,最终本息合计高达11万多元。
2017年4月1日,广东某高校学生小张,在登录某网贷平台时被诈骗3000元。
面对如此乱象,广东警方部署广州、深圳、珠海、佛山、韶关、河源、东莞、茂名等地警方,统一开展涉“校园贷”违法犯罪收网行为。5月22日至5月27日“飓风19号”专案统一收网行动,集中对涉“校园贷”及其关联违法犯罪活动进行重拳打击,成功摧毁犯罪窝点20余个,抓获嫌疑人180余名,破获案件190余宗,涉案的受害学生达350余人。
其中“裸贷”犯罪嫌疑人施某,“培训贷”的犯罪嫌疑人向某,以及王某贤都在行动中被抓获归案。
半小时观察:树立正确消费观远离非法校园贷
来自公安部门的调查显示,大学生使用校园网贷的主要用途有投资、创业、旅游、休闲,交学费、培训费,购买奢侈品、高档化妆品、衣服鞋帽,购买高档数码电子产品等多个大类。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消费群体,刚刚离开家庭,尝试着踏入社会,很容易在消费中产生不理性的行为。
2017年6月17日,银监会联合教育部以及人力社会资源保障部发布通知:暂停一切网贷机构开展校园贷业务。我们为主管部门的政令点赞,但也提醒大学生们,要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切记不要去背负这些不理性消费带来的青春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