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消费 > 正文

中国制造有骄傲也该有反思

2017-08-07 13:48:04    中国质量报  参与评论()人

□ 胡立彪

国外一位名叫Polenar Tactical的射击爱好者近日发布了一段题为《它能挡住子弹吗?》的视频,引起众多网友关注。Tactical网购了一块中国制造的防弹板,到货后他要测试一下这块防弹板的质量,并把测试过程制作成视频发到网上。视频一开始,他表示对这块价格只有100美元的防弹板没有什么信心。可随着测试的进行,他的看法逐渐发生改变。经过数轮步枪、手枪的射击,防弹板破损变形,但没有一颗子弹能够成功穿透。他不得不承认中国制造的防弹板质量确实过硬。

视频发出后,许多网友纷纷表示被如此高质量、高性能还很便宜的中国防弹板震惊了。有网友不仅盛赞“中国防弹板真棒”“中国公司干得漂亮”,还向Tactical索要链接要马上购买。其实,Tactical和那些震惊的国外网友都是少见多怪,因为中国制造的包括防弹板在内的防弹衣产品早就闻名海外市场。据央视财经最近报道,2016年中国制造的防弹衣占据了全球防弹衣市场70%的份额。

当然,防弹衣只是众多高质量中国制造产品的一个缩影,能让国外人士佩服的中国产品数不胜数。比如前不久引热议的“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就让许多外国人羡慕不已,希望自己国家也能引进。事实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制造在许多行业领域都走在了世界前列,比如智能手机、家电产品、机电设备、原材料产品以及高铁、核电等。中国制造越造越强,中国产品正以高技术、高质量和高知名度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展现新的魅力。

不过,在关注中国制造的巨大进步及来自海外市场的认可的同时,也要注意这样一个现象:相比国外消费者的惊叹与热情,国内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态度似乎冷一些、低调一些。国内不少消费者喜欢海外购物及网上海淘、代购,所购商品大到奢侈品品牌,小到马桶盖、电饭煲、药品、保健品等,几乎无所不包,遍及欧美日韩等几乎所有市场。这一现象说明,中国制造的品类和质量尚未得到中国消费者的普遍认可。

这其中固然有消费者看问题不全面的原因,有的消费者甚至还存在着崇洋心理,但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中国制造企业未能在实际表现上达到中国消费者所期待的水平。有些时候,中国的许多企业似乎还存在“是不为也非不能也”的态度,而这一点也影响了对中国制造的赋分。前文说现在外国人对中国制造的评价都不低,说明中国企业拿给他们的东西都不错,但为什么国内消费者却对中国企业评价不高呢?原因就在于同样的企业拿给国内消费者的东西却往往品质差了不少,这些企业因此被批评“奉行双重标准”,而这种现象已经存在很久了。有人说,相比消费者为获得更好的消费感受而购买国外产品的“崇洋”,企业在生产经营上的“媚外”,问题更严重。

从根源上分析,国内企业在生产上奉行所谓“双重标准”,也有迫不得已的客观原因。某种意义上,一些企业内销产品质量不高,与其说是对消费者的歧视,倒不如说是一种迎合。有学者指出,内外销产品的生产标准和质量本来就该一视同仁,中国产品之所以出现内外有别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国内消费水平低的民众占了相当比例,而低质低价产品正好迎合了他们的消费需求。调查显示,假冒伪劣令人痛恨,但现实中总有一些人愿意为这些产品买单。不是他们不知道这些产品为假为劣,而是他们心知肚明却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就冲着假货去。这种“唯低价论”的心态,既拉低了市场产品质量的整体水平,也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假冒伪劣的行市。

不过,正如那首著名老歌所唱,“不是我不明白,世界变化快”,现在国内消费者已非比从前,其消费能力早就大大提升,他们越来越希望能够得到更高品质且具个性化的产品。中国制造企业如果不去积极适应这个变化,当然就得不到他们的青睐。更重要的是,消费者已经变得成熟理性,他们眼里已揉不进沙子,企业的“双重标准”再难行得通。如果再不下大力气、花真功夫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上有所作为,必会被消费者所抛弃。

现在,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产品质量内外有别问题对经济发展的负面作用,在政策上提出了“三同”要求,而许多企业也在采取各种措施向这个方向改进。我们相信,通过各方努力,国内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会得到极大提升,相关产业也会因全面引入国际标准和先进管理模式而加快转型升级,中国制造的整体品牌声誉会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均得到极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