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移动支付:安全和便民何以两全?

2018-06-08 09:01:31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创新,对于移动支付而言就像硬币的正反面。一面是行业的助推器,一面是风险的助燃剂。

近年来,由移动支付引发的用户隐私泄露、电信诈骗等事件屡见不鲜,且诈骗行为越来越隐匿化、集团化和专业化,而消费者安全意识的缺乏,也间接导致了风险事件的爆发。

“移动支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前提,就是安全、便民和创新,安全是支付业务的首要目标、重中之重。”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支付工具管理处副处长翁泉,日前在中国支付清算协会“2018年移动支付安全便民宣传周”启动仪式上表示。今年的宣传周以“移动支付安全便民”为主题,宣传移动支付在便民惠民方面的重要作用,普及移动支付知识。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截至2017年末,我国手机网络用户规模达7.53亿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占比进一步提升至97.5%,较2016年末上升2.4个百分点。

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移动支付业务375.52亿笔,金额202.9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06%和28.80%。

移动支付高速发展的同时,所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不容小觑。

“中国零售极具创新活力,尤其是在移动支付这一细分领域,创新不言而喻有利于刺激市场竞争提升业务效率,优化服务质量,改善客户体验。但是,除了这一些正面效应之外,创新还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比如,新兴技术的应用带来新的操作风险,新业务的环节分化可能会增加新的风险点,新参与者的加入有可能会架空市场准入管理,新商业模式的出现也会打破原有的利益平衡。”翁泉在发言中指出。

研讨会上,来自商业银行、支付机构的嘉宾们介绍了各自所在机构安全创新方面的经验,从他们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一些共性。首先,随着技术的创新,支付安全的理念在发生改变,从过去只专注于交易前或者交易后,到更加注重事前、事中、事后整个交易环节的风险防控。与此同时,增加了防控措施的多样化,在保证安全的同时,优化客户的体验。此外,强调利用数据的整合。

工商银行网络金融部场景合作处处长谢翔介绍称,传统的移动支风险控制模式是通过手机银行提供证书和密码器这种强认证的方式,从交易端控制风险,但是这种方式会给客户造成体验上的困难,因为需要安装硬件支持。“现在,我们重新调整思路,在整个支付的环节进行全方位控制。比如,不仅在前端,在事中也提供了多种控制方式,包括手机绑定客户端、客户端安全认证等。此外,用后台的数据分析,通过大数据发现可疑交易,进行事中控制。在安全方面,我们要尽量做到让客户无感。”谢翔称,就是在形成全方位的控制手段为客户移动支付提供安全保证的情况下,让客户感受更便捷。

招商银行零售网络银行部总经理助理刘衍波表示,以前利用数据主要是静态的,现在更多是连续的、动态化的,根据客户“从入到出”的情况来了解客户行为,有的放矢。他指出,在安全防控的策略方面,和过去相比,现在更加灵活多样。比如,目前广泛应用于移动支付的一些手段包括动态密码、支付密码、刷脸,以及人工验证,事后对资金的堵截等,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刘衍波还建议,要建立移动支付的安全联防、联控机制。由人民银行统筹,让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各方联合,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行业黑名单的共享。

除此之外,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对于客户的安全教育也不可忽视。“现在社会上的骗子,并不是直接攻击你的客户端,而是编造一个场景去引诱客户给他汇款,实施诈骗。”谢翔表示,对于机构来讲,要对客户进行安全教育,帮助他们识别骗局。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编辑:林洁琛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