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经济可行性尚缺,亚行专家认为机器人替代劳动力的可能性并不高

2018-05-30 14:11:31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越来越多的人担心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崛起,会导致大规模的劳动力被替代,造成大规模失业。但亚洲开发银行的研究表明,有充足的理由对亚洲创造就业的前景保持乐观。

5月29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的安泰•问政——技术革命将如何影响就业的论坛上,亚洲开发银行副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研究与区域合作局副局长庄巨忠指出,不同方法估算机器人替代劳动力的可能性结果会有很大不同,如果用更加充分的数据资料去研究,其实机器人替代劳动力的可能性并不是很高。

庄巨忠对第一财经记者进一步分析道,新技术的发展,开始的时候成本比较高,尽管在技术上可行的机器可以替代劳动力,但是经济上不一定可行。

世界经济论坛2016年发布的《未来就业报告》预测,未来5年,由于全球劳动力市场出现颠覆性变革,如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全球15个主要国家将有超过710万个就业岗位因为裁员、自动化发展和中介环节减少而消失,受新增200万个就业机会的抵消,实际上将有510万个就业岗位净减少。

庄巨忠则对亚洲创造就业的前景保持乐观,并分析了几个方面的原因。

“新技术通常只替代一个职业的部分工作, 而非全部。”庄巨忠指出,每一个职业可以区分为重复劳动和不重复劳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根据现在的研究,重复的体力劳动被机器替代的可能性最高达到70%~80%,重复的脑力劳动被替代的可能性也达到60%~70%。但非重复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被机器替代的可能性都比较低,其中,非重复的体力劳动为20%~30%,而非重复的脑力动力则在20%以下。

“同时,技术可行性并不能保证经济可行性。”庄巨忠对第一财经记者谈道,技术可行性不考虑成本和收益,但经济可行性就是如何保证在经济上是最有效的。“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工资水平低,尽管技术上可行,但实际上不一定会去替代。比如他们用机器人成本非常高,而他们的劳动力成本很便宜,如果两者的产出是一样的,那么他们还是会选择用劳动力。发达国家也存在这个问题,当然发达国家的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可行性差距相对小一些,因为他们工资高。”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