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中欧离达成双边投资协定还有多远?7月可能宣布成果

2018-05-25 16:45:35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在德国新政府上台后,德国经济部希望再次加强上述条例,并将之前审查外企收购德国公司股权的触发线,从25%降低到20%或15%。德国经济部部长阿尔特迈尔本人甚至认为触发线应该定为10%。也就是说,收购股份超过10%就应该接受官方审查。有德国媒体直接指出,加强审查的原因在于对中资在德国收购技术企业的警惕。

根据贝塔斯曼基金会在默克尔访华前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国投资者在德国喜欢投资技术企业,2014年~2017年间的一共175家由中资收购或入股的企业中,有112家分布在自动驾驶、能源系统、生物医药以及机器人等高科技领域。该报告同时呼吁中德能够在上述相同领域做到市场准入对等。该报告显示,中资主要的标的都集中在德国的巴登-符腾堡(23%)、北莱茵-威斯特法伦(20%)、巴伐利亚(16%)这三个州,而这些州也正是德国“隐型冠军”中小企业聚集的所在。

默克尔在此次访华期间的记者会上特地表示,中国正在加强对德国的投资,德国也欢迎中国企业对德投资,且中国在德持续投资合理有序,对德国有利。

默克尔说,中国对德国投资不断增加,截至2016年底,中国对德累计投资76亿欧元,为数以百计的德国企业带来数以万计的工作岗位,数字非常庞大,德国欢迎中企对德国投资,并希望看到该趋势继续向好发展。

在欧盟层面,德国、法国和意大利也于2017年9月发布了《欧盟外资审查法律框架草案》,酝酿升级针对外资收购的监管,特别是在敏感科技领域的收购,且指向性相当明显。一言以蔽之,非欧盟类企业未来在欧盟投资能源和电信等重要基础建设领域,以及人工智能、机器人、半导体、网络安全这样的关键技术领域时,恐怕会面临更多的监管程序。据第一财经记者获悉,该草案已经在欧洲议会中进入了最后的立法环节。

不过有分析人士也指出,欧盟升级其审查程序的主要原因是在没有得到对等市场准入之前保护国内相关产业。在此背景之下,一份高质量的中欧投资协定则可提供破局的方式。

黄育川对第一财经记者指出,两国经济往来,贸易是第一阶段,双向投资准入是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是人才流动。为此,解决双方经贸问题的良好方式,即为进行双边投资协定谈判。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