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画家机器人”能为观众画像,“代步机器人”可自动调整行为,孔武有力的机器人手臂则可以“力顶千斤”——越来越智能的机器人纷纷上线,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
目前,上海已成为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最大的集聚地,机器人产业正在将自身打造为“上海制造”新的名片。
上海市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机器人行业协会会长戴柳告诉第一财经记者,2017年,上海整个机器人产业的产值同比2016年增长了98%,相当于翻了一番,产值比重占到了全国的40%,机器人产业正成为上海工业转型升级新的亮点。
机器人产业集聚
依托上海雄厚的工业基础,上海一早就成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集中地,一系列政策的扶持更使得这种集聚态势产生加速效应。
2017年5月底,上海发布“实体经济50条”,明确提出未来五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机器人和自动化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今年4月提出的《关于全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更是加速了上海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壮大。
打响“上海制造”品牌,《意见》提出,加快迈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重点是深化创新转型升级,加快建设世界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加快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建设世界级制造品牌汇聚地,培育“上海制造”新优势。
而作为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础设施”,机器人产业无疑迎来了更大发展良机。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有近百家的机器人相关企业,既有大型跨国公司、国内领军企业,也有上海本土企业,形成了宝山、嘉定、松江、浦东等机器人企业聚集区。ABB、安川等国外机器人巨头把上海作为占领中国机器人市场的战略滩头;新松、新时达等国内机器人领军企业也把上海作为桥头堡,纷纷设立工厂或分公司。
多家在沪机器人企业负责人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辉煌的上海制造业,成功吸引了ABB、新松等国内外优秀机器人企业到上海生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