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创新药发展环境向好,研发投入、低价竞争等仍待改善

2018-05-19 10:38:05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在中国来讲,我们的创新药发展恐怕也就是十年左右的时间,以前几乎没有。从这点来讲美国研发环境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现在后劲还是挺足的,国家从政策层面,到资金的支持方面,都可以说是把我们国内的创新药的研发推向一个高潮。”复星凯特CEO王立群今日在第一财经技术与创新大会上表示。

据了解, 从2018年5月1日起对抗癌药品实施增值税新政策——将抗癌药品增值税从17%降低到3%,同时,以暂定税率方式将包括抗癌药在内的所有普通药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碱类药品及有实际进口的中成药进口关税降为零。

政府在抗癌药领域降低生产和进口环节的税负,通过政府集中采购,将部分抗癌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有助于降低患者的负担;同时通过加快创新药进口等措施,为患者提供更多的用药选择。

医疗产业从不缺资本围绕,热点项目更是如此。“很多的热钱追着医药行业。现在医药行业的估值是别的行业的2到3倍。”药明生物CEO陈智胜认为。不过他同时也指出:“中国创新的基础跟国外比起来,没有那么踏实。中国的企业可以先不做全球性,我做别人已经验证的靶点。”

王立群表示,做创新或者做药本身来讲,有技术上的风险,也有商业上的风险。从技术上讲,国内企业大多是做仿创这么条路走过来。如果国外这个靶点已经有药了,国内企业再去做这个靶点,这样就可以用相对比较少的投资做出这个药来。

“如果我们做全球投资,这条路是要到一定的能力企业以后才能做这个东西。我刚初始一个公司,马上讲我做全球最创新的,这个恐怕喊口号的成分大了一点。”王立群说到,“包括我们商业,不是说每一个药能做成药的,我们对市场的把握,对真正的市场临床上需求和这个药实际能够解决临床上的需求以及竞争者都有关联。”

他还进一步强调:“我们整个在研发的投入方面,还是相对国际其他发达国家比例低。比如说欧美的药厂研发,总收入的占比大概17%、18%会再回馈到研发。但国内的药厂,大概只有两个企业现在达到10.5%。绝大部分都是单位数的,甚至3%、4%的收入来去做研发,这个我们要正视,那么多人要做,但是不给他财政上的支持,我觉得这个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发展速度。”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