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被视为中国国家改革“试验田”和开放“排头兵”,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崛起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近日,商务部首次公布对21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的考核评价结果。考核显示,这些开发区总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劳动生产率已达44.6万元(人民币,下同)/人,远高于同期全国劳动生产率9.5万元/人的水平。
此次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考核评价内容分为产业基础、科技创新、区域带动、生态环保、行政效能等方面。考核结果显示,这些经开区主要指标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辐射带动作用。
商务部投资促进局副局长李勇介绍说,开展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旨在定期评估关键领域的发展情况,“相当于一份‘体检报告’”,推动这些经开区加快发展、发挥好引领示范作用。
数据显示,2016年,219家国家级经开区的地区生产总值8.2万亿元,同比增长8.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占全国的24%。截至2016年末,国家级经开区拥有1.4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的13.7%。
与此同时,国家级经开区对区域带动作用提升。2016年,国家级经开区税收收入占所在设区市税收收入的比重为11%,比上年提升1.4个百分点。截至2016年末,219家国家级经开区参与共建园区122个,对口援疆、援藏、援助边境合作区58个。
从区域分布上看,考核评价综合排名前30名的国家级经开区东部地区有21家,中部地区6家,西部地区3家(名单附后)。30家国家级经开区中,既有改革开放初期创建,40年来一直锐意改革、引领开放的“老字号”国家级经开区,也有近年来刚刚跻身“国家队”行列的后起之秀;既有注重开放创新、优化资源配置的沿海国家级经开区,也有注重学习复制、承接产业转移收效明显的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家级经开区。
分省份来看,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排名前30名中,江苏最多,达到了7家,浙江3家,广东、山东、天津、四川各2家。这6省占据全部30强的五分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