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如果手艺人没了,消失的不只是技艺,更是社会秩序

2018-05-11 11:49:20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手艺背后的乡村社会秩序

手艺在乡村社会以家族世袭的方式传递,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中,它们不可避免地消失或者面临生存危机。写《陇中手艺》时,阎海军想找一位能做小时候那种瓦罐的瓦匠,四处寻访却怎么也找不到,从前在邻村见过的瓦窑也早已夷为平地。至于接生婆,随着新农合(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国农村的推行,再也没人敢让产妇和胎儿冒着生命危险请她们接生。

采访中,很多乡村手艺人也都表示,自己就是“末代传承人”。比如传统农耕工具铧,由于农村外出打工者越来越多,加上微耕机的盛行,再像农耕时代一样用铧犁田地费事又费力,铸造者张海荣说,等他把库存的500片铁铧卖掉后,就不再铸铧了。

画匠阎小平的一手技艺也传不下去了,他的子女都不愿接班,学美术的学生,谁会愿意做这种与死亡打交道的“艺术”?会做皮绳、皮鞭、马笼套的皮匠李建国说:“我把父亲传给我的皮匠手艺彻底终结了。”这样告诉阎海军的时候,他并无惋惜,表情也是轻描淡写。相反,儿子在县城医院做医生,给了李建国生活的希望,“什么手艺,都没有医生的艺好,医生能救死扶伤”。

阎海军说,瓦罐在生活中消失、接生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这些当然意味着乡村社会生活条件在提高。要说传统手艺后继无人也为时尚早,毕竟中国城市化进程还在继续,有用的手艺,政府通过“非遗”保护还是可以传承得很好,“关键是要保持一种匠心,对东西的质量有保证,人情的东西不要丢了”。

最重要的是,必须警惕,手艺人是乡村社会秩序的体现,一旦一些手艺消失,可能就意味着一种社会秩序的消失。皮匠李孟华生前会做鼓,村子里社火队的鼓一直是他义务在做,阎海军说,这就是在“用匠艺维护乡村共同体”。随着李孟华的去世,村里青壮年大量外出打工,社火队自然解散了,春节再也没有小时候那种年味了。“阴阳、画匠、木匠也是比较典型的手艺人。尤其是农村离不开主持丧葬仪式的阴阳,一个陇中农民可以不知道乡长叫啥,但是阴阳叫啥一定知道,千百年来都是这样。”阎海军认为,乡土中国的核心是人情关系,一旦人情关系瓦解,到时整个乡村社会可能也会变得和NHK拍摄的纪录片《无缘社会》中的情况差不多。

“悲叹手艺的消失无济于事,而是应该用保护建设的心态去做,我能做的事情就是把这些最底层的普通手艺人的生活记录下来。”越接近不惑之年,阎海军对乡村手艺的消逝和变迁就越是理性,他认为那是城市化过程催生的文明转场,在此过程中,整理、记录、发扬乡村手艺人的匠艺匠心,就是发掘乡土中国的“故乡之美”。

《陇中手艺:25种陇中手艺,25则生命故事,6万个乡村的文化缩影》

阎海军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4月版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编辑:丁明勇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