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社论:以开放来主动化解金融风险

2018-05-08 09:06:10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中国一再向世界宣示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这一次是备受关注的金融领域。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称,扩大金融业开放正是中国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动选择,中国将继续坚持金融市场的基本开放战略。开放不等于放松监管,通过合理安排开放顺序,有序把握开放节奏,在开放过程中可以有效防控风险。

回顾过去四十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外开放功不可没,中国经济对外开放步伐也一直较快。不过比起制造业,金融领域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原因是担心过度金融开放会给金融体制带来风险,甚至对经济稳定造成影响。如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均存在对外资的持股比例限制,外资行与外资券商的持股比例限制为20%、49%,外资券商与寿险公司无法在国内设立独资公司等。

换言之,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今天,中国经济已融入世界,推动并受益于全球化发展。但国内金融机构一直处于不完全市场化竞争的环境,国内金融行业一直以来的保护机制,虽然曾经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但因为长期相对封闭,自身风险不断积累,资金“脱实入虚”、金融系统空转以及刚性兑付等问题,为系统性金融风险埋下了隐患。

这种现状到了不得不改变的时刻,更为重要的是,主动开放也是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举措。

优化自身无疑是化解风险的重要方向,扩大开放将助推打造更加健康而富有效率的金融体系。金融本质上说是竞争性服务业,竞争对行业发展至关重要。近年国内金融业快速成长,无论是规模还是成熟度,都有明显改观,很大程度上缘于竞争越来越充分。竞争带来压力,压力推动进步,通过开放,吸引更多竞争者,特别是具有先进经营理念的外资金融机构,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国内金融业的效率提升。

也就是说,对于国内金融机构,金融开放必然会带来竞争的提升,有利于提升国内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风险控制能力和金融创新能力。而且,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是双向的,中国金融机构也有走出去的意愿、动力和需要,近年国内金融机构陆续开展“走出去”,特别是服务于“一带一路”,积极参与全球竞争。

而且,从中国开放的历史来看,越是积极开放融入世界经济大势的行业,反而发展越好。以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为例,彼时对于中国诸多行业参与世界竞争信心不足,十几年的发展证明,中国成为入世和参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特别是当初信心不足的制造业。金融作为社会经济稳定运行的保障,多年来半封闭的状态让中国金融业发展颇为滞后,如今既已进入市场经济轨道,金融市场也有必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运行。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

    点击加载更多相关新闻
    没有更多相关新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