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邵宇:资管新规延长过渡期意在平衡

2018-05-02 08:12:19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4月27日,一行两会一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新规》)正式版本。从2017年2月份的内部稿,到去年11月的《征求意见稿》,再到今年4月的正式版,历时一年多,征求的意见达1300多条,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

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资管产品规模庞大和结构复杂,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新规》或将重塑金融业态。同时,如果规则设计不合理,反而会触发流动性风险,导致反向激励。所以,去年11月的《征求意见稿》发布之后,银行、券商和基金等机构纷纷表示“狼来了”,称其为“史上最严”等等。

那么,本次正式发布的《新规》有哪些特点,背后的考虑又是什么?

三大决心:除嵌套、压通道、破刚兑

无论是内部稿、《征求意见稿》,还是正式稿,核心目的是一以贯之的,那就是打破刚性兑付、破除资金嵌套和挤压通道业务。这三个问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通道业务使得不同金融机构的资金相互嵌套,使得金融机构之间“太关联而不能倒”,从而增加了打破刚性兑付的难度。

除此之外,刚性兑付还与显性或隐性担保密切相关。中国银行业呈现金字塔式结构,流动性的终极来源是央行,第二层是大型商业银行(工农中建交),其次是股份制商业银行,而后是城商行、信用社等。中国是以银行为主的金融市场,银行承担了为实体融资的主要责任。但2008年之后,为应对外部冲击而投放了大量信贷资金,资金回报率快速下降,中国式影子银行快速膨胀。号称百万亿元规模的资产管理业务就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在影子银行的生态体系中,大型商业银行实际上扮演着“影子央行”的角色。所以,中国式影子银行,又称“银行的影子”。而大型商业银行之所以能够扮演“影子央行”的角色,背后无非是在透支政府的信用。所以,打破刚性兑付的关键,还需要从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上升到金融机构与政府的关系。

《新规》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对刚性兑付等都有明确的定义。通过精确瞄准资管的通道业务和资金交叉嵌套,或真正开启中国金融市场打破刚兑的新征程。

银行理财业务将被拆分

《新规》第十四条规定,“过渡期后,具有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资质的商业银行应当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这就意味着,从2021年开始,银行间通过设立子公司的形式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包括现在的银行理财业务。

早在2015年,银监会曾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笔者就曾发表题为《中国应拆分银行理财》的文章,文中的核心观点就是,中国的银行理财与影子银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资产端,理财资金的不小部分都去了债券市场、结构化产品等非标资产。负债端,就是资金池、期限错配和滚动发行。再加上政府对银行的担保,结果就是刚性兑付。但过去这些年,监管机构一直在打补丁,但见效甚微。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

    点击加载更多相关新闻
    没有更多相关新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