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中国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首次在境外发现考古遗址

2018-04-27 09:42:39      参与评论()人

遥感考古可对目标进行无损探测,并能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

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的遥感技术,是指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辐射或散射的可见光、红外、微波电磁波,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人类目力有限,遥感技术的出现,让人类拥有了一双感知地球的“千里慧眼”。

人们往往很少将考古与遥感技术联系起来。实际上,随着研究的深入,考古学越来越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的特征,尤其和诸多自然科学关系密切。现代考古学大量利用地球表面的卫星照片、航空照片、地形图和其他专业地图获取文物遗址信息,并不断拓展新的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遥感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历史遗迹大多在地表以一定形式呈现”,王心源说,“我们利用当代先进空间信息技术对人类过去活动遗迹与遗物进行探测、识别与发现,这是一种新的无损考古探测技术与方法。”

地面不同植被、土壤、地貌特征等与遗址产生的电磁波波谱特征不同,这些差异通过肉眼看不出来,但在航天飞机、卫星、无人机等遥感平台上,观测设备可以获取它们的电磁波数据。这些信息经过计算机处理,就能帮助科学家了解观测地的植被、土壤、地形等状况,进而提取考古目标信息。

王心源介绍说,遥感考古具有诸多优势,比如覆盖范围广,可以获得探测区全局信息;光谱范围大,突破可见光范围,能获得其他波段的地物信息;时间—空间—光谱分辨率高,可以获得每月乃至每天,以及亚米乃至厘米分辨率、多光谱乃至包含数百个波段高光谱的遥感图像,增强了对探测区地物的识别能力;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合成孔径成像雷达能穿透次地表,激光雷达能穿透森林覆盖获得地面信息,探地雷达可获取地下埋藏的文物信息。“遥感考古可对目标进行无损探测,并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这些是其优点。”

遥感考古绝非仅仅发现考古目标就大功告成了。作为一种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遥感技术正与其他技术、方法与理论(如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技术、环境考古等)相结合,扩大其发现的价值,形成一套新的研究技术与方法范式,进而建立空间考古新学科。

应用遥感技术,我国科学家曾发现阿拉善高原干沙覆盖下的古河湖串联系统和隋、明古长城

遥感考古发端于1906年在军用热气球上拍摄到英国史前巨石阵遗址。20世纪20年代,航空考古勘察和航片分析成为遥感考古发展的里程碑。随着20世纪70年代卫星遥感考古的大量应用,遥感考古逐渐成为考古研究领域必备且常用的探测技术与方法。

关键词:遥感境外考古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

    点击加载更多相关新闻
    没有更多相关新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