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迈过3000亿后,绿地更看重多元化

2018-04-25 09:06:30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经历了一系列深度调整后的绿地控股(600606.SH,下称“绿地”)正在成为逐渐从单一住宅开发转向多业务全面发展的集团化公司。

在绿地董事长张玉良看来,绿地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产业协同,这一点绿地走得比大部分国内开发商要快。不过,从某种程度看,绿地也牺牲了一些自己的房地产主业高速增长的时机。

4月23日晚,绿地披露了自己2017年的年报,全年实现合同销售金额3065亿元,同比增长20%;全年营业总收入2904亿元,同比增长17%;利润总额193亿元,同比增长33%;归母净利润90亿元,同比增长25%。从数据看,绿地的增长跑输同行,但是绿地内部却认为,绿地的产业调整将给其带来未来更长期的发展。

调整结构

根据年报,绿地全年实现合同销售金额3065亿元,同比增长20%;合同销售面积243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回款2451亿元,同比增长21%。

从纵向数据看,绿地实现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可是从横向比较看,绿地的增速比同行慢了很多。2014年,绿地曾经一度登顶“地产一哥”位置,第一次把万科从头把交椅拉下,但是随后的几年,绿地的房地产销售规模增速均不及同行水平。

张玉良曾对记者表示,绿地因为多业务发展,如果只看房地产单一业务,发展规模不及同行,但是如果加上基建等其他业务,绿地的发展效率依旧排名靠前。

事实上,绿地这几年的工作一直在不断调整业务结构,在房地产板块,绿地拿地已经不仅仅局限住宅用地。

2017年,绿地围绕特色小镇、地级市高铁站、战略性项目等方面,不停在高铁沿线市场拿地。共计69个项目先后落地,新增土地面积约1262万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约2325万平方米,土地款592亿元,预估新增总货值超过3000亿元,平均楼面价约2500元/平方米。

中泰证券分析,公司拓展土地增量不增价的主要原因在于拿地区域策略和拓展方式,从拿地区域来看,公司2017年新增项目中三线占比达到61%(多为长三角、珠三角、中部省会周边等强三线城市),较2016年扩大39个百分点,布局结构的调整拉低了土储平均成本;从拿地方式来看,公司自2017年开始大力通过“特色小镇”的低成本方式拓展土储,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特色小镇已累计签约40000亩,实现供地3000亩,预计2018年还将有批量土地贡献。

除了房地产业务,绿地的基建业务同样贡献了较大的收入。根据年报,绿地基建产业全年实现经营收入1048亿元,同比增长37%,新签项目总金额1941亿元,同比增加100%。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