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研发中国“芯”真正有用的是市场化力量

2018-04-20 10:54:28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为什么中国可以造出两弹一星,却造不出高端芯片?为什么科技发展到可以上天入海,却造不出高性能的发动机?

近日,美国对中兴通讯出口权限发出禁令,禁止美国企业向其出售零部件,引发了网络上对中国芯片自主创新的热烈讨论。有业内人士评论说,中国重视赚钱而忽视发展技术。中国目前围绕诸如共享单车、外卖、拼团等都有大笔投资,却鲜有资金投入到尖端技术上。中兴今日之痛是长期忽视基础研究、忽视技术创新的恶果。

笔者在芯片行业有长达16年的工作经验,对以上观点并不认同。芯片行业是一个有显著先发优势的行业,中国很难靠大量投资来追赶美国,更不可能只依靠包括基金、风投在内的民间投资。中国芯片行业要想打个翻身仗,还需要有自己的“曼哈顿计划”。

国产芯片的后发劣势

近几年,中国在通信行业进步很大,特别是中兴、华为在整机通信设备方面已经非常成熟,并且在国际上都有了制定标准的话语权,但在核心芯片方面仍然一直受制于人。这实际上是美国选择性的国际分工和芯片行业的特性造成的。

在国际竞争中,美国在系统集成方面很难狙击中国竞争者,所以在近年来选择逐步放弃整机设备,而将更多资源和力量集中到上游芯片的开发。这就造成了在全球产业分工中,中国的优势就集中在做整机设备或者系统集成,美国的优势在于核心零部件研发,并且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

举一个浅显的例子,比如上世纪90年代英特尔和AMD间令人印象深刻的芯片大战。当年英特尔领先AMD半年研发出486芯片,在这半年里,英特尔就可以迅速将产品高价推向市场,半年后,当AMD研发出芯片进入市场时,英特尔已经收回成本并赚得高额利润,这时候英特尔就开始以降价的方式狙击对手,把芯片价格迅速降到成本线附近,同时把赚到的利润投入到新一代芯片的研发。AMD作为后发者,虽然投资巨大,获利却很微薄。这就是摩尔定律所说的,每18个月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就会翻一番,成本却下降到一半。美国根据摩尔定律在芯片行业取得领先优势,赚取高额利润,并不断积累这样一个正循环。

目前中国芯片行业也面临后发劣势。每当我们好不容易研发出一代芯片后,美国的先发企业马上降价,投入新一代芯片研发,后发企业投入巨资的结果是根本不可能赚到钱。在长期亏损情况下,没有企业能撑得住。

那么中国国产芯片行业有没有可能取得跨越式发展呢?芯片行业是典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有三个特点:第一是特别重视技术积累,很难跳过一代芯片直接进入下一代,欧美芯片行业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起步,国产芯片技术积累这一块差距很大;第二就是这种破格的研发需要高人力成本;第三是IT行业只有把量做大才能摊低巨额的研发成本。因为后发劣势,国产芯片没有足够的使用量,芯片中的很多缺陷和不稳定性很难被发现,所以在性能和价格上都没有优势。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