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近日,第一财经联合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下称“广东质检院”)对若干个从市场上随机购买的移动电源进行检测发现,它们在质量方面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比如,在重物冲击的检测中,电池发生强烈的爆炸;在电池容量检测中发现,容量虚标10余倍。
移动电源,又称“充电宝”,随着手机等移动端的飞速发展而普及。但假冒伪劣充电在市场上大量充斥,起火爆炸等潜在危险十分严重。不久前,南方航空公司一架待飞航班机舱行李架起火,根源正是伪劣充电宝。该事件引发了各界关注,也让假冒伪劣充电宝的市场规范和安全问题再次成为焦点。
近年来,各地充电宝发生起火、自燃、爆炸的事故不断,而造成此类事件的原因正是那些假冒伪劣产品。一个月前,第一财经1℃记者走访了相关的大型电子交易市场,通过采访诸多零售商、移动电源制造商,记者发现,目前,假冒伪劣的充电宝数量惊人,很多大型市场和电商平台上肆意销售,监管缺失。(详见3月26日第一财经《打开你的充电宝看看,电芯很可能是水泥》一文。)
不久前,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2017 年广东省移动电源产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查公告,结果显示,80 批次充电宝产品当中,29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发现率高达 36.3%。
一试就爆
移动电源主要由内部电池、管理系统和外壳三部分构成。其中,内部电池是移动电源的核心和关键,也是储存能量载体;管理系统,也就是保护电路板,可以调节电压,同时具有过充电保护、短路保护等功能;外壳主要由金属外壳和塑料外壳两种类型,塑料外壳由于成本低、外观可塑性强、轻便灵巧等原因占市场上移动电源外壳的大多数。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上述公告显示,充电宝不合格项目主要集中在重物冲击和阻燃要求两个方面。其中,29批次充电宝样品中,重物冲击项目不合格的高达18批次,阻燃项目不合格的有14批次。
关于重物冲击,广东质检院轻纺部工程师梁志勇博士告诉1℃记者,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充电宝产品的内部电池在遭受9.1公斤的重物从610mm处自由落体状态撞击电池表面后,内部电池不起火、不爆炸,才能通过项目测试。
在本次第一财经联合广东质检院对上述充电宝电池的重物冲击检测中,1℃记者看到,在重物落下10秒左右,检测样品就发生了剧烈反应,随着耀眼的火花发出了“轰”的一声巨响,并燃烧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