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记者观察 | 警惕银行从业人员的隐性道德风险

2018-04-04 09:20:25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小到利用职务之便盗取客户资料,大到挪用客户资金、违规私售理财产品,乃至骗取巨额贷款,形形色色、屡见不鲜的银行风险案件,背后几乎都有从业人员道德风险的影子。

除了监管近期公开处罚的工行黑龙江分行私售理财、邮储银行武威分行票据违规等大案外,与银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相关的另外两类风险,同样不能不引起关注:一类是涉案规模较小,但数量更多的显性道德风险案件,一类是存在违规行为,未造成直接风险,但却存在风险隐患的行为。

监管披露的从业人员小规模道德风险案件已经为数甚多,私用印章、盗用客户资料、集资诈骗,各种作案手法层出不穷。仅仅在今年2月,广东银监局就处罚了四起与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相关的案例。

广东银监局2月22日公布的处罚决定显示,广州从化柳银村镇银行因违规跨区域经营、员工私自对外使用印章出具资金入账凭证,导致该行被罚款80万元。同时,涉案人员也被终身禁止从业,罚款20万元。

广东银监局佛山分局2月14日也公布了两起案件,其中一名为黎顺境的个人,因集资诈骗被终身禁止从业;名为曾仕东的从业人员,因职务侵占被禁业十年。

自2012年华夏银行理财“飞单”之后,银行从业人员潜在的道德风险,是各类风险事件的直接诱发因素之一。今年2月,银监会出台《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行为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开展从业人员行为的定期评估、建立长期监测和不定期排查机制。

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还表示,近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银行业案件频发,多与银行从业人员内外勾结、违规操作相关,暴露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从业人员行为管理不足、部分从业人员行为缺乏有效约束等问题。

金融机构也意识到内部人员的道德风险隐患。公开信息显示,2017年三季度以来,某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江西多地支行,河北省部分银行分支机构,均进行了员工道德风险座谈,传达上级在此方面的要求。

违反业务管理、流程规则,利用职权和业务漏洞,向他行输送利益的同时,银行从业人员也从中获取个人利益,甚至不当、非法得利,是金融业道德风险的显性特征。而道德风险发生的同时,往往伴随着违法、犯罪行为的出现。

尽职即可免责。相对具有上述显性特征的道德风险,违规办理、没有直接获利的行为,潜在的风险隐患同样不容忽视。按照业内的说法,为了应对考核,以及薪酬、奖金、职务晋升等需要,通过美化、粉饰资料,帮助不符合标准的业务通过审核,这本身也属于员工获利行为。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