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专访彭博董事长高逸雅:中国债券纳入彭博全球指数,国际投资者争抢先机(2)

2018-03-29 09:02:42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不断开放的金融市场,不断提高的市场透明度,中国政府所作出的努力,让国际投资者的态度也在转变。

彭博近日宣布,将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第一财经记者就此专访了彭博董事长高逸雅,他表示,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第三大固定收益市场,这是纳入指数背后巨大的动力。一批国际投资者都在积极准备,包括一家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正在做研究,期待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以做好准备抢占先机。这将进一步提高中国债市的流动性和透明度。

中国市场令国际投资者兴奋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第三大固定收益市场,此次中国债券被纳入全球综合指数体现中国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在驱动全球指数和资本流动中正在发挥越来越多的决定作用。这让我们感到非常兴奋。”高逸雅对第一财经表示。

中国债券纳入指数将从2019年4月开始,用时20个月分步完成。在此之前,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需完善数项计划中的配套措施。

他透露,完全纳入全球综合指数后,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债券将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之后的第四大计价货币债券。根据截至2018年1月31日的统计数据,将有386只中国债券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在该指数53.73万亿美元的市值中占比达5.49%。

去年,彭博已经把中国债券纳入了两项新的彭博巴克莱固定收益指数,一个是“全球综合+中国指数”(Global Aggregate + China Index),一个是“新兴市场本地货币政府债券+中国指数”(EM Local Currency Government + China Index)。

“此前我们创造的两个新的指数,包含了中国,但因为比较新,投资者主要将其作为参考,来了解中国市场。和过去的两个指数不同,此次纳入的综合指数是一个全球指数,是目前全球使用最为广泛的一个指数,包含了多个国家的债券,覆盖面非常广泛。”高逸雅称。

在他看来,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外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理解有所增进。去年彭博推出了人民币债券平台,包含了所有中国固收市场的数据和分析工具,帮助全球投资者理解中国市场的特点,通过这一平台,投资者既能够发现价格,也能够根据投资策略绘制收益率曲线。除此以外,很多国际投资者自己也做了很多功课,来到中国参观,学习市场的知识,在上海成立了外资独资子公司,获得在中国市场交易的牌照。

“据我的了解,有一批国际投资者正在积极准备,包括一家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正在做研究,并且期待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以抓住这个机会。这对本地市场也有好处,它会提高市场流动性以及透明度。”他说。

期待更多的开放

去年7月1日,中国正式开通了“债券通”中的“北向通”,这是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如今,将近一年的时间过去,如何评价债券通对于吸引境外机构作出的贡献?

高逸雅认为,现在评价为时过早,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观察。但是,就参与中国市场的国际投资者数量来看,是在不断增长的。不可否认债券通作为直接进入中国市场的渠道所起到的作用,而未来,它还有更多的增长空间。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境外投资者持有中国政府债券的占比为3.9%,这和去年官方提到的1.2%~1.3%的比例相比,已经有较大的增长。但和其他成熟市场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我们的利益关切是我们的客户能否通过这个渠道真正进入市场。我们的客户中有很多大的国际买方机构,它们会代表多个基金进行交易,这就需要在不同投资组合之间实现批量交易及分配,我们希望债券通能够支持这种模式。”高逸雅表示。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来自中国高层的信号表明,2018年在金融市场改革开放领域还会有更多的政策出台。高逸雅表示,他始终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令人兴奋的市场之一。新任的中国央行行长易纲重申了金融改革开放的态度,中国政府继续资本市场国际化和货币国际化的立场,以及推行其他的举措,让中国成为一个更加健康强劲的投资目的地。

防范金融风险需提高市场透明度

当下中国的重要任务之一是防范重要领域的风险,高逸雅提出了对中国金融风险的看法。他表示,当经济下滑,金融系统杠杆水平过高的时候,总会存在金融风险。但在他看来,中国央行和银行系统已经说明了它们能够应对金融危机,使用正确的监管框架,调配资金帮助金融机构渡过难关。“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弹性的系统,成功应对了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这样的金融风险。”他说。

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高逸雅表示,彭博的角色是提高市场的透明度,而且是尽可能快速做到。“我们会继续扮演好这个角色,市场有潮起潮落,但是我们始终被监管者看作是一个中立方,尤其是2008金融危机以来,能够跟监管机构坐在一起,讨论监管措施会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正面或负面的后果。因为最后所有的监管变化会影响到我们的产品上。我们一边是客户另一边是监管机构,通过我们,这种对话机制自然就形成了,共同讨论可能的潜在风险点。”

“我们有责任来解释监管动向变化,《金融工具市场指令II》(MiFID II)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我们如何整合资源来帮助金融机构在今年1月3日满足MiFID II的要求。我们会继续这么做,和全球监管者经常沟通,保持非正式对话,以独立、中立的角度解释监管变化对市场的影响,也通过我们所提供的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满足监管要求。”高逸雅称。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编辑:林洁琛

为您推荐: